反正她们的就是阿瑶一家的,拿着就拿着。

给完钱,童瑶才拆开顾老爷子的带回来的礼品。

顾老爷子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好烟好酒统统有。

燕窝麦片、奶粉麦乳精、糖果饼干全搞里头。

大人小孩围着这些礼品双眼冒光。

“这顾老爷子,也太有钱了吧。”

“这么多东西,得花多少啊。”

“怪不得回来的时候要装麻袋,顾老爷子估计也怕被抢吧。”

“太贴心了,这老爷子。”

家里小孩,跟生根一般,围在好吃的旁边不走。

他们也不闹,就这么看一眼好吃的,看一眼童瑶。

只有杨溪俊敢,东西太多,他指不过来,只能着急的在原地转圈圈:

“娘娘娘,我的娘。”

童瑶被他念叨得头大,忍不住将这个烫手山芋扔给杨母:

“娘娘娘,我的娘,您看着办吧。”

杨母嘴角抽了抽,将一袋子饼干拿起来,招呼孩子过来:

“每人一小块,不能闹,不然一块都没有,听到没有,特别是你,杨溪俊。”

杨溪俊猛点头:

“俊俊好乖,不闹。”

杨母被他气笑了:

“还不闹,最能磨人的就是你,去玩吧。”

第259章 阿娇家换船

家里小孩有吃的有玩的,也不管大人在聊什么。

童瑶和杨清桦坐在院子里听杨母聊八卦。

杨母聊得也就是村里大娘小媳妇的事,说得唾沫横飞。

其他人哪怕听她天天吹,此时也不打岔,再听一遍。

等她差不多说完,杨父才说最近捕鱼的事。

因为杨清杰和杨清刚算是租用童瑶夫妻俩的渔船。

所以出海回来,杨母会去码头接货,顺便拿单子回来,晚上好记账。

今天是10月2号。

来到秋季,这个季节的鱼肥,也有不少洄游性海洋鱼群从北游回她们这边过冬。

因此杨清杰两兄弟最近的鱼货非常不错,每天除去柴油这些消耗,能有25-30块。

当然不光是他们,村子里乃至南海其他渔村都是如此。

只要到了大批鱼群汛期,渔民们在这段时间都会不喊苦不喊累的出海捕捞。

杨父说着说着,想到了前几天的事,忽然拍大腿道:

“阿瑶,你那个姐妹,叫阿娇。”

杨父说完还神秘兮兮的顿了顿,童瑶有些惊讶,赶紧追问:

“是啊,爹,阿娇咋啦,不会是我姐妹发财了吧。”

杨父啧了一声,用羡慕的语气道:

“可不是,我还记得,那个阿娇上次来咱家吃饭,她还感谢你,说听你的建议买了小木船。

她男人不用去码头搬货了,短短三个月左右,她们一家三口出海,赚了钱换上二手铁皮船了。”

童瑶震惊得不行:

“我的老天,阿娇两口子那么牛啊。”

可不是牛吗,童瑶和杨清桦说白了,还是蹭自家小祖宗的运气才能从家底几十块,到如今小船还二手铁皮船。

要知道正常捕鱼,没有个几年的功夫,还真没办法换上铁皮船。

渔民出海看天气,沿海地区天气变化大。

一个月里有半个月能出海就不错了,一个月赚一百多块钱。

每年都有台风天,个把两个月不能出海是常有的事。

而且冬季天气冷,刮大风下大雨的情况下,又得待在家。

来到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更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