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俺这胶鞋是多大码的?不知道吧?三十七的!”
有了胶鞋之后,她果然不再提合作社好。
秋收到了,天牛庙社里社外的人都把眼睛盯向了合作社的粮堆。特别是社外的人们,一见社里分粮食就追着往家背粮的社员问:“怎样?是多了是少了?”得到的回答却口径不一,有说多的有说少的。最后总结起来,是中农减少了收入,贫雇农却比往年多了。费大肚子家中第一次有了那么多的存粮,高兴得晚上看着粮囤睡不着觉,一遍遍地唠叨:“银子她娘,你要是活到现在就好啦!你要是活到现在就好啦!”
然而,合作社贷的款却没有还上。封铁头是打算从合作社卖花生米的收入中扣下还的,郭小说却道:“先别忙,看看别的村还不还,人家不还咱也不还。反正钱是国家的。”一打听,别的村也多是没还。信用社主任大老黄也来要过,可是口气不是很硬。见他口气不硬,村干部就说今年社里资金紧张,能不能缓到来年。大老黄说:“也行。其实上级有指示,要积极扶持农业合作化,收不上来就不要硬收。”村干部们彻底放下了心,就把这钱分掉了。结果,贫雇农们的现金收入也比往年多了许多。许多人家用这钱为全家做了新衣,置了新被子,纷纷说共产党毛主席好。
这年秋后,天牛庙农业合作社扩展到了八十一户,百分之八十是贫雇农。
这时,县里召开了一次农业合作会议,封铁头去参加了。他对别的内容记得不太清楚,但有一个口号让他刻骨铭心,那就是:要使合作社社员的生活水平三五年内赶上富裕中农水平。铁头明白,就凭天牛庙合作社这个底子,三五年内赶上富裕中农完全是句空话。要知道,八十多户社员,一半以上是难填的穷坑,光是叫他们一年到头粮食不断顿就很困难,啥时能叫他们吃不愁穿不愁?
铁头很犯难。想来想去,还是要多动员中农入社。社里如果中农占得多了,那么社员生活的总体水平就能升上去。他回来把会议精神传达后,又让大家分头动员中农入社。于是在年前年后,村干部和一些合作社的骨干们便整天往中农特别是富裕中农家里跑。然而不知磨破了多少嘴皮子,效果还是不佳。
中农们入社的虽然还不多,但封铁头带回来的那个口号却让他们知道了。哎呀呀,农业社要赶上咱们!癞蛤蟆还要赶上马驹子!他们从心底里发出鄙夷的讥笑。
这个口号在封大脚这里却引起了实实在在的警觉。三五年赶上,照他们这样弄下去,有国家给钱,有那些好种子和肥田粉(他通过这一年的对比已经认识到那些东西确确实实能够增产),也不是不可能的。啊哟,如果真叫他们赶上,咱的脸往哪里搁呀?咱可是人家无数次来动员也不入社的呀!
不行,我要好好地弄,一定一定不能让他们赶上!
大脚暗暗下了这样的决心,更加尽心尽力地种地,也更加尽心尽力地持家。1955年春天,已经定亲一年的枝子因为婆婆突然死去那边无人做饭,只好仓促出嫁。绣绣道:咱闺女出门子,怎么说也得给她置点像样的嫁妆!大脚先是答应着,可是等到了集上,看桌桌贵,看柜柜贵,最后终于置了几件便宜的。拉回家绣绣看了说:这怎么行?大脚说:有这些就正好!你来咱家带了些啥?这话又勾起绣绣的伤心事,便不再说一句话。倒是枝子心宽,一点也不计较,带着那几件便宜货平平静静地出了嫁。
对自已的作为,大脚心里也曾生出几分愧疚,但他很快就原谅了自已。他想,我这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这个家?给闺女再多也成了人家的,可我省下一些就能叫这个家殷实一些,就能叫这个家跟别人比试比试!
心里边顺了,发家的劲头也更大了。在1955年这一年里,他领着儿子家明与小舅子可玉,起早贪黑,把地种得像绣花一样精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