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时分,天边滚着火烧云。

夕阳落山前带走了最后一丝光线,云府的大厨房里却依然热闹。

蒸笼上冒着热气,盖着的油锅里听着响,旁边另起的一口小锅文火慢煎,溢出丝丝油香。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竹盒里已然整齐码好的几排“小茶杯”。

一个个小巧玲珑,十分精美可爱。

定睛一看,才发现是做成茶具样式的点心。

里头泛着如茶水般青碧的颜色,是史如意用绿豆沙掺了葛粉,加热糖水细细搅拌,冷却后制成的绿豆羊羹。

触感光滑,一抿即化,口感细腻中带着绿豆的微沙,甜度也是恰到好处。

外头栗子蓉做成的“杯子”,挤成了细细的长条状,包裹着里边的羊羹,更添了两分醇香的滋味。

若是于湖畔凭栏,雪卷梅花,一杯清茶一口糕,既雅且俗,引人流连。

那通判府上的江小姐要办诗会,配这茶杯羊羹最是应景不过。

这点心虽不花哨,却暗含着读书人的书香雅致,明日给云老爷带去府邸里分给同僚也是好的。

史如意自小便爱琢磨厨房里这些花样,温妈妈看她的创新点子看得多了,饶是如此,连她也不由得对这点心连连赞叹。

手艺不难,这份巧思却是难得的。

香菱却对旁边那碟四季花点更感兴趣。

小姑娘家天生就爱花赏花,既是以“梅花”为噱头开的诗会,史如意索性就做了这份四季花点。

春日桃花盛景,她用糯米粉、茶粉并豆沙擀成面皮,制出了这个桃花雪媚娘。

一个个软糯滚圆,外头是桃花瓣的娇嫩粉色,里头包裹着碧绿甘甜的茶芯。

夏日荷花濯清涟,用猪油起酥,油锅中下面团,让顶上切开的花瓣一朵朵绽开,在盘中亦是灼灼其华。

至于秋日馥郁的桂花千层马蹄糕,冬日透亮的梅花水晶芋泥糕,单是看着便已令人陶醉。

以自然为题,以四季入味。

四时好景,具在这一小碟花点之中了。

香菱欢喜地捧着脸端详半天,才恋恋不舍地把竹盒盖好,小心翼翼放回柜里。

冬日是天然的冰库,点心便这样在大厨房放几个晚上,也不会变形变味。

“如意,咱们做的这花点这样好看。

你比那知香楼里的师傅还厉害!”

她今个儿虽然没能尝到知香楼的枣泥饼和五仁酥,但光看外头花样,那知香楼便已被她们甩开几条街了。

史如意笑出了两个小梨涡,眼睛亮晶晶的。

这回算她第一次正式出摊,她拿出了看家本事,就指望着借这诗会的东风,在这帮安阳高门贵女中打响名声呢。

她用油纸拣了几个茶杯羊羹,打算给云佑送去。

方才吃了他的大半晚膳,总不能让人家今夜饿着肚子睡觉不是?

披上斗篷,温妈妈和香菱伴着她来到二少爷的院子里。

史如意把话说的妥帖。

一共两个食盒,点心既有二少爷的份,也有他身边小厮长风和丫环兰芝的份。

那兰芝伸手不打笑脸人,她冷哼一声,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最终还是把那食盒接了过去。

愿意收就好办了。

史如意悄悄松一口气。

云佑今日派了长风守在门口接她,那便是存了教训兰芝的意思。

上回兰芝把史如意堵在院子,不让她进屋,她的手转天就生了两个冻疮,温妈妈回去给她抹了好几天猪油才好。

但兰芝的祖母李嬷嬷是太太曾氏的奶娘,跟曾氏的情分不是一般下人能比的,兰芝自己又是二少爷屋里的大丫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