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笑了笑,淡然道:“叶氏既不正位中宫,翊显也不是嫡长子,他行事鲁莽,资质如何,还要再看。储君干系国本,不可轻易决定。张氏昨晚刚刚诊出身孕。孙儿和她都还年轻,不愁没有嫡子。立储之事,倒是不着急。”

太妃哪里还听不出他言外之意,彻底沉寂下来,道:“祖母看着你长大,倒像是今日才第一次认识你。”

皇帝摇摇头,恭敬回道:“孙儿一直如此,只是祖母没看出来罢了。”

太妃顿感疲惫:“你是一国之君,为一己私情行废立之事,才是真的动摇国本。天子无家事,有你废叶氏立张氏的例子在前,将来后宫必然争相效仿,紫禁城永无宁日,说不得还要累及皇嗣。前车之鉴还不足够你醒悟,百年之后如何去见列祖列宗?”

皇帝道:“张氏品性纯正,我有分寸,不会看错人,我也只认她一个。祖母若还疼我,便爱屋及乌,对她包容些。她没学过侍奉婆母的道理,性情又直,脾气上来连我都敢顶,您多担待些,别挑她的规矩。大姐儿是我做主给她抚养的,宋氏也不是疼爱女儿的人。祖母不用管这些事,您年事已高,该颐养天年,父皇去了,孙儿还想孝敬您长命百岁。祖父和爹都让您受委屈了,爹留下来遗诏,让孙儿给您正名分,尊奉您为太皇太后。张氏会和我一起孝敬您的。”

太妃听他说太皇太后时便愣住了,呆呆地看着他。

皇帝叹了口气:“她昨日哭临跪得太久,动了些胎气,祖母若实在想见她,不如将话转告我,我晚上回去教训她。”

太妃回过神来,有些恍惚地摇头:“不,我没什么好说的。你已经是皇帝了,既然做了主,我老婆子听你的便是。”站起身来,有些蹒跚地往外走,皇帝直送她上了暖轿。

太妃坐在轿中,没多久已是泪如雨下,扑在老仆怀里哽咽大哭:“我,我想这个位置想了一辈子,我的孙子却拿这个位置来威胁我。我到底造了什么孽……”

第257章 舆图

东暖阁中,绍桢久等不来,遣人去问才得知太妃早走了,倒是疑惑了半天。

剩下的两日全天哭临结束,第四日开始是朝夕哭临。第五日,朝臣议定大行皇帝谥号,曰“承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宪皇帝”,庙号“世宗”,择日移驾梓宫于奉先殿,葬景陵。文武百官及军耆老人上笺劝进,嗣皇帝谕答“梓宫在廷,山陵未毕,父子至性,其宁忍之?所请不允!”第六日,众人再次劝进,皇帝仍不允。朝夕哭临结束的次日,文武百官及军民、耆老、四夷朝使人等三上笺劝进,简亲王也上笺劝进。第八日,皇帝命礼部择日具仪以闻。

因着有丧事,虽然临近年关,宫里也见不到什么喜气,一应礼仪都从简。

到了腊月中旬,绍桢的胎像彻底稳固下来,不必时时卧床,从皇帝做太子时的私库中寻出一幅《坤舆万国全图》,教幸姐看图。

“……南北之道称经,东西之道称纬,赤道是浑天之腹……大明为四海,为天下,四海之外、天下之外为诸夷。大明的腹心在燕京,更多称京城,便是这里,咱们所在的皇宫,又处于燕京的腹心……”

“这么小!都看不到皇宫!”

“肯定看不到啦。舆图是按比例绘制的,缩小了几万倍。这上面的一厘,便是几千里路,坐车都要十天半个月呢。”

幸姐掰着手指算了算:“……哇!”

绍桢笑着继续教:“尖尖的、绿色的小线条是山,连成片的就是群山,你看,这是泰山,是封圣之地,你刚醒来时在山东,泰山就在山东的东边……蓝色便是和水有关,线条是河流,小片的是湖泊,大片的是海洋,这里是洞庭湖、鄱阳湖……还有这些密密麻麻的字,都是地名,我们当初要回的扬州在这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