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叶挽秦将精神力注入种子,那些普通的稻种竟在一夜之间发了芽。墨骏辰则制定了严格的屯田制度,划分土地,登记人口,赏罚分明。

当第一批绿油油的秧苗插满田间时,北凉百姓眼中终于有了光。王二柱跪在田埂上,对着秧苗磕了三个响头,哽咽道:“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长得这么好的苗。”

叶挽秦看着这一幕,轻声对墨骏辰说:“看,信仰的种子,发芽了。”

墨骏辰握住她的手,望向远处连绵的荒地。这里,终将成为信仰的发源地。

秋收时节,北凉的田野里翻滚着金色的稻浪。王二柱捧着沉甸甸的稻穗,激动得老泪纵横,他身后的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对着王府的方向叩拜。

“九殿下和王妃是活菩萨啊!”

“今年终于能吃饱饭了!”

叶挽秦站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她想起培育界核植物的日子,生命的力量,总能创造奇迹。

“粮食有了,还得发展商业。”墨骏辰的声音在身边响起,“光靠农业,不足以让北凉真正富强。”

叶挽秦点头:“我记得地方志上说,北凉有座盐矿,只是产量低,味道苦涩。”

“那我们就改良制盐技术。”墨骏辰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记得水蓝星有种海水制盐法,可以借鉴。”

接下来的日子,墨骏辰带领工匠们改良盐井,叶挽秦则利用精神力净化盐卤。当第一批雪白的精盐产出时,整个北凉都轰动了这种盐不仅味道纯正,价格还比原来的粗盐便宜一半。

墨骏辰趁机开设盐铺,规定凡在王府屯田的百姓,均可低价购买精盐。此举不仅增加了王府的收入,更赢得了民心。

与此同时,叶挽秦还在王府后院开辟了药圃,种植从京城带来的药材种子。她利用精神力加速药材生长,又根据原主记忆里的土方子,研制出治疗风寒、外伤的药膏,免费发放给百姓。

渐渐地,“九皇子和王妃是活菩萨”的说法在北凉传开。百姓们开始在自家门口供奉两人的牌位,虽然简陋,却充满了虔诚。

这日,叶挽秦正在药圃里忙碌,墨骏辰拿着一封密信走来:“京城传来消息,皇帝病重,让我们即刻回京。”

叶挽秦放下手中的活计,接过密信。信纸的材质精良,却透着一股不安的气息:“皇帝病重?我看未必。”

第432章 番外4 古代篇3

墨骏辰点头:“这更像是个圈套。其他八个皇子斗得正凶,皇帝这时候召我们回去,恐怕没安好心。”

“那我们回不回?”叶挽秦问道。

墨骏辰沉思片刻:“回。这是个机会,我们正好借此了解京城的局势。而且,我们在北凉的根基已稳,就算京城有变,也有退路。”

叶挽秦点头同意:“那我们得做好准备。把王二柱叫来,让他暂代我们管理北凉。”

很快,王二柱来到王府。听闻要暂代管理北凉,他惶恐不已:“殿下,王妃,老奴只是个农夫,哪会管理这么大的地方?”

“王大叔,你放心。”叶挽秦温和地说,“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章程,你只需按章办事即可。若有疑难,可随时派人去王府请教。”

墨骏辰补充道:“北凉是我们的根基,你一定要守好。若有官员敢趁机作乱,先斩后奏。”

王二柱看着两人信任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郑重地行了个礼:“殿下,王妃放心,老奴定不辱使命。”

安排好北凉的事宜,墨骏辰和叶挽秦带着几名亲信,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回京的马车里,叶挽秦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中思绪万千。她想起在北凉的日子,虽然艰苦,却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