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勤看着唾壶壶口的血迹,静了片刻后应道:“是。”
篆社迎客发号牌的窗格拉开了。将近年关,正是江湖人更名换帖、买卖雅号的热闹时节。金石科的主书常宥已经熬了三个大夜,修订要赶紧辑发的最新应兇谱。
主书桌案上,摆着海浮石造的笔洗,水一早已换过,映出常宥困得发青的脸孔。他此时往指关节上慢慢涂蛤蜊油,一面跟典客的录人叮嘱:“今天号牌再少放些。都这个月份了,该有的贵人早已登入谱中,再来访的什么少侠壮士,都是在年终攒了些小钱、指望捡个像样雅号的泥腿泼皮。我还要编一份精选的名册送给元三公子,等不了这老些人。”
录人在手上码着竹根做的号牌,恭谨地应一声是。等待领号的长队被护院拦在山门外,阔论或辩经的吵嚷声音,隔着一个树有篆社威名的拜亭,遥遥远远,听不清晰。常宥养护完起皴的手指,摊在眼前看看,叹一口气,准备回房休息。
这时候,熟悉的货贝声娑沙沙摇上了山麓。常宥大睁山猫一样的圆眼,精神一振,卷起随身的铁书,走出厢房,亲自迎客。
篆社地势南低北高,常宥穿着屐子一路往下疾走。他身披散居的长袍,行至拜亭,一眼看见那辆四角悬挂货贝、蚌鱼饰物的小车,激动之下,屐齿踩住长袍下沿,结结实实磕倒在贵客脚前。
“啊呀。”
常宥眼底现出一双陌生的靴面。他略觉疑惑:这靴面用料并非贵公子素爱的轻罗,亦非大账常穿的青布,而是鞣过的皮子,所以更类似一种行走沙地粗放的蛮靴……但靴子的主人已经礼貌地把他扶起来。常宥只好躬身还礼,含羞一笑:“令狐掌柜,您客气。”
“常主书,认错了。”大三元的账房令狐勤站在槛外,把玳瑁小镜子拿下来擦擦,似乎要比在他脸上,“这是与我同来的客人,燕二小姐。”
原来正是燕小姐把着他双臂,将他扶稳。常宥在讶异中打量她几眼:长而密的乱发,外裹一身少经打理的紫霜裘,下是窄裤蛮靴,像是常常旅途奔波。至于样貌:眼亮精明,除此以外平平无奇。
打量人是常宥的职业习惯,应兇谱要以简约得当的溢美之词来做英雄的行述。他揣摩着:这燕小姐,是令狐掌柜带来买名上谱的。
“多谢燕小姐。”他心思转了这么多圈,也只是一霎眼功夫,立即委身又一礼。
“这位燕小姐在我大三元豪赌几日,手气大好。末了和我家公子对赌一局樗蒲戏,小姐又是掷得头彩,被公子引为至交。正好东家叮嘱,要取今年的名册,小姐又好奇篆社奇闻,故在下提前几日来叨扰了。”
令狐勤走前两步,在两人之间介绍道。她虽在银钱如流水的大三元赌坊中身份隆殊,但周身一向穿着简朴,灰袍赭带,发髻上也只歪插了一支毫无纹饰的木钗。
“不敢不敢。贵客临门,是蔽社今日的幸事。”常宥掩着眉花眼笑之喜,提袍躬身,请她们往上走,前去正厅。
穿过合上窗格的连廊,常宥伴随贵客,一边絮絮介绍:“燕小姐,小可是这篆社中金石科主书,名叫常宥,专司刻写应兇谱上江湖豪杰传记;另也管带铁木科,记录乡野中奇闻异宝。应兇谱每年发一辑,小姐来得很巧,正在汇编的时候,不如小姐赏光,与小可说一说族望、经历等等,上谱登名,也是一件风光的好事。”
燕小姐抚摸颈侧的裘绒,“我在来的路上听掌柜的说,上谱是要花钱买雅号的。赢来的银钱还未在袋中捂热,燕某很舍不得呀。”
此时三人已就座厅内。常宥命人搬来长桌、雅号册子和纸笔,又动手给客人斟茶、端佐茶的梅子饼,一面谦道:“这话由何得来。买名上谱,只是鄙社近几年为了维持生计、不得已对外盈利的做法。按立社以来的规矩,我们对真正的侠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