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是提前就藏在了 605 里。而我们离开 620 时,这两位还在里头没出来,应该没有嫌疑啊?”

“是的,说起来,他们也算我师兄呢!从他们身上,也许我们能找到一些别的东西。” 毕然低头看两人签名,同时开始往前翻登记册,“比如一些……改不了的东西。”

程叶一头雾水,直到毕然翻到某页时,停了下来:“这里。”

她探过头去,可一行行扫完,也没看见王之贤和宋晖的名字。毕然似知道她的困惑,微笑道:“是笔迹。”

“签名有可能作伪,但笔迹就像一个人的心迹,无论如何掩盖,都或多或少会成为这个人内心的外化。” 他翻回二人签字:“这两位的笔迹,一个略犹豫、断笔多;一个则非常顿挫,力透纸背。而这样的笔迹在这一页里也出现过。”

毕然翻到某页,指尖所及,只有简写的两团,甚至称不上是字的签名。

“还真是!” 程叶眯眼仔细辨认着,一个签名笔迹较浅,另一个则显然较深。而她也逐步辨认出来,“是‘贤’字和‘晖’字!”

“对。他们没有写下全名,而是只简写了名字里的一个字。一般说来,称呼简化有三种可能,” 岗亭里有些大爷收缴的传单,毕然从旁拎过一张,拿笔在上面列着要点,对程叶解释着,也整理他自己的思路:

“第一种情况,是为图省事儿、提高效率。我们的大脑,总喜欢用最少的精力去处理信息。就好比记别人名字的时候,要是有人姓李,大家就习惯喊他老李;要是姓赵,就喊小赵,这么叫着顺口,也好记。

第二种情况呢,就是对方跟自己在同一个圈子里。就好比在一个团队里,有人叫张博,有人喊陈导。这么喊,能显示出彼此是一伙儿的,有群体认同感。但咱们现在看的是一本出入登记册,这两种情况都不太符合。所以,我更倾向于第三种可能

“这是社交渗透的表现。心理学上而言,当关系进入亲密阶段,双方会通过‘自我表露深度增加’和‘互动形式简化’,来体现关系上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