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认真聆听,不旁顾。
但不代表她不知道,张弛频频看她。
直到被她在桌面下按住手背,像是小狗接收到主人让他不许乱动的指令,才收回目光。在各类背景音中,手掌悄悄翻转,反握住她的掌心。
他的手掌很大,可以轻松将女性的手握拢。
一点背人的甜头,对他来说是大大的甜头。
话题说到袁宵的名字。
“哪个宵呢?”
“元宵的宵,我的生日是元宵节。”
“很有趣,很可爱的名字,不过你看起来比较文静。”
“这周六是刘老师您生日对吗?”
“是啊,所以我周五必须坐飞机赶回台北,和我家人朋友一起过生日,烤肉庆祝。我们那边中秋节通常也会吃烤肉,一家人在院子里架炉子,好像大陆这边中秋不怎么吃烤肉。”
服务员来添水,弯腰揭开壶盖,做一道人体屏障。
双方目光阻绝。
桌上几道菜吃到差不多,饭局将要结束。
袁宵听见刘博士在呷茶,清嗓子,发出松懈的饮叹声。
这是一个人吃饱喝足,用餐快乐才会的轻叹。
“周六您和郑书缘教授一起烤肉庆祝生日的时候,会买您最喜欢的红叶蛋糕吗?”
“会的,书缘他年年”
服务员添水结束,后撤离开。
瞬间没了阻碍。
视线畅通无阻。
袁宵保持温和的笑脸,体贴地为对方补全:“年年给您买蛋糕,一起庆祝生日,这也是回忆录上写的。”
七十来岁的老者,笑容僵在脸上。
渐渐多出一点愧疚,老好人说谎话又不慎给人揭穿的愧疚。
现在轮到他不好过,比风雨中骑机车且没穿戴雨衣的年轻人还不好过。
始终埋头苦吃的男助理也听出刘医师失言,掉进一个看起来完全不像陷阱的陷阱里。
地道家乡菜、那些精读书本的回馈、方言有来有回、开怀大笑,相谈甚欢的终点居然是不像陷阱的陷阱。
“我的意思是……书缘他会从美国飞回台湾……”
人一慌,肢体语言多起来。
刘博士动用到他的西方动作,耸耸肩,两手摆动,企图辅助语言,增加点真实感,尽量把谎话圆得像样。
回过味来,不由感慨对座文静的年轻女性,原来心机得很。
他中了语言埋伏。
现在,她收回先前的体贴,不接话茬。
把舞台完全让出来。
让七十岁来岁的老好人上演独角戏,支支吾吾,为自己,也为自己身在台湾的老朋友描补,毕竟一上车,他就说郑书缘近期不在台湾。
这之后每句话,对刘博士来说都是煎熬。
袁宵突然接话,说手机上有一张郑教授年轻时的照片。
对方并不知道,跟七十年代厦门背景融合在一起的男人,是她二叔冯斌。
她用谎话应对谎话。
刘博士看几眼,唯有沉默。
尴尬结束在这里。
袁宵恢复成好晚辈,买单回来,说开车送他们回酒店。
车刚刚驶出地库,路灯光辉刺进来的瞬间,袁宵忽如其来的诚实,又一次叫刘博士措手不及。
她承认自己刚才在扯谎,那不是郑教授的照片,照片是她合成的,借用阿公亲儿子的脸,父子俩长一样的国字脸。
车内只有她的声音,嗓音四平八稳。
余下三人没说话。
雨景混杂夜色,不断从车窗外掠过。
刘博士一辈子没坐过跳楼机,心想坐跳楼机,搞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