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 37 床病人手术费用是袁小姐和你老师共同出资,帮助人家度过难关,实在是善心善举。”
“起初是,后来高天集团公益基金承担了所有治疗费用。”
“是这样啊,听说袁小姐研究所毕业了,学的是什么来着?”
“植物大数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雪松我见过一面,没想到你是他的学生,说起来他算是我的妹夫。”刘博士说。
师母和刘家人认过亲,这么算起来袁宵的老师当然是他妹夫。
袁宵手握方向盘,留意着路况,顺便介绍起那家泉州菜。
泉州菜选在刘博士心坎上,对方乐呵呵的。
并还不知道,自己即将中怎样的埋伏。
车辆发动前,袁宵询问郑书缘教授近期是否在台湾,对方生怕她下一句会说出能否见个面,给个联系方式,迅速回答,他在美国,短期内不回台湾。
她不再过度追问,踩下油门。想来刘博士不常说谎,谎说得不好。
红灯转绿。
有阿婆抢道,绿灯最后一秒照样过马路,顶着背后暴躁的车鸣催促,袁宵让道行人。
直到阿婆走过去,车轮滚动,掠过斑马线。
张弛频频看她。
他对袁宵的感知,有股天然的敏锐。
大雨将至,天色提前进入黑夜,路灯闪烁,各色光源不时点亮袁宵眉眼,她的眼底似乎也有一场风暴,正在生成。
天边乌云紧追上来,已经可以看见商城外围泉州菜的巨幅招牌,年轻漂亮女模特簪着泉州蟳埔特色花围,渐渐扩张的雨幕中,朝行人,朝整座城市回眸,笑容温婉。
是千千万万闽南女人迎着风雨,做女儿做妻子做母亲,辛酸苦辣凝萃出的温婉图景。
雨停后,刘博士将懊恼应邀吃这顿饭。
第一^_^
今天豆瓣开屏是突围??耶,每个人都是吗
没有诶
哎,千千万万个女人身份的凝萃图影,为父亲、为丈夫、为儿子,很辛酸
36/烤肉
窗外暴雨如注。
赶巧,窗内就餐的四人有份侥幸可以庆祝,一滴雨也没淋着。
环境雅静,桌上弥漫沸水冲击出的茶香。
刘博士心情不错,好大的雨,说下就下,下面那些没穿雨衣骑机车的年轻人辛苦啊。他在高处安安然,温暖干爽,望洋兴叹,叹得那么真切。似乎有他者的不幸做点缀,幸的滋味更浓郁。
袁宵功课做得不错。
这家泉州菜绝对地道。
芋头煲、萝卜煲、海蛎煎、姜母鸭、清炖牛排。
刘博士出版的那本回忆录,被她吃透透的。这些全是书中提到的家乡菜,尤其萝卜煲,特别加上鱼干炖煮,汤汁鲜甜,萝卜吸饱汁水,泛微黄的油酱色。儿子想到老母亲,是晒鱼干,炖萝卜,操劳一家人吃穿用度,忙碌的背影。
窗外雨越下越大。
餐厅内灯光橙黄,不染半点潮气,随着时间推移,竹垫上玻璃茶壶浸泡的老枞颜色渐浓。
在这方面,刘博士是地道闽南人。茶具不好,再好的茶喝起来也不是滋味,所以他只喝半杯,接着和年轻人聊起来。
聊到最后,只和袁宵有来有回。
主要聊他的书。
是人难免虚荣,袁宵对待书本的认真,堪称精读的用心反馈,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原作者的虚荣心。
越聊越开心。
方言也通,在她面前,刘博士可以随便说台语,沟通没障碍,边吃边聊。
“你一定是个好学生。讲到鱼干,我有很多朋友不习惯吃海鲜,觉得海鲜腥臭,我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