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施行了国内首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标志着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从“骨髓时代”迈入“外周血时代”。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实现了从创伤性操作向无创采集的跨越。通过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将骨髓中的干细胞动员至外周血,只要配合血细胞分离机从静脉采集全血即可获得足量的 CD34+细胞,供者再也不需要进行痛苦的骨髓穿刺来抽取骨髓液。
梁肇元遭受过的那些痛苦,现在已经成为了历史。
程心忍不住想,如果他和他哥哥能够晚出生几年,如果医学技术发展的脚步能够再加快那么几年,他是不是就能避免承受这种苦痛。
她曾经问过他,时代的洪流中,是不是注定要有一些人成为试验品,她没有想到,他自己就是试验品,是医学革命高歌猛进吹响胜利号角的前夕,受难的最后一批人。
所以他才全心全意扑在仁衡上,扑在做药上,就是想再快一点,跟疾病跟死神赛跑,在更近的未来拯救更多的人。
对她更甚,比保护一片雪花还要小心,穷尽一切方法帮她调理,他掩饰得很好,但她知道,他甚至比她自己更怕她的身体出问题。
这种无微不至让她幸福,也让她痛苦,他向她袒露了自己的一切,但她还瞒着他一件很重要的事。
顾晓英检出了 BRCA2 基因突变。
不仅复发转移的风险高于其他人,未来罹患卵巢癌的风险也是正常人的二三十倍。
而作为一级亲属,她有 50%的可能遗传这种致病基因。
如果命运真的如此恶毒,要把她推向悬崖的那一边,她终生都将活在再次患病的恐惧之中。
唯一根除风险的办法,就是做预防性切除,就像安吉丽娜·朱莉那样,切除乳腺和卵巢。
但她还这么年轻,三十岁都不到,未婚未育,她连想都不敢多想一秒。
二十七年来,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美过,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想要孕育后代过。
程心不想失去,不想选择,不想面对,她想就这么拖着,就当作从未知晓这些风险一样,像个普通人一样,就这样平静地生活。
不做检测,不知结果,无知者就能无畏。
但现实的生活麻烦重重,不允许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按惯例去医院开下一个月的药时,医生时隔小半年,又一次叮嘱了一句,让她带妈妈再去妇科查查子宫和卵巢,毕竟她肌瘤这么大,又有 BRCA2 基因突变,现在可以考虑直接切除,以防后患。
就是她现在还在做靶向治疗,副作用虽然小,但总归不比常人,还是要妇科那边再评估把关一下。
该来的总是要来,她早查过资料,知道顾晓英恐怕逃不过要挨上这么一刀,但顾晓英经过一次手术,非常恐惧再次开刀,她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劝她,也不知道该不该劝。
预防性切除,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不切,就是留着个随时会爆,大概率会爆的炸弹;切吧,又很可惜,毕竟是把健健康康的,还未生病的器官切掉,人体正常的机能都会随之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切掉卵巢,顾晓英的雌激素水平也就趋近于零了,血脂升高、动脉硬化、心肌梗死、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都会显著上升。
程心在两个选项间举棋不定,每次想要开口和顾晓英聊聊时,看到她好不容易闯过鬼门关,从痛苦的放化疗和手术中活过来,精神抖擞地在家打太极,练书法,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顾晓英还不知道她自己身上有 BRCA2 基因突变,程心不知道该怎么和她解释,为什么切了乳房还不够,还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