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揣测让李渔歌整个上午都心神不宁,导致下午见到林熠时,她竟觉得莫名紧张。

对方却早已神色如常,甚至在她给错试吃样品时,还略带诧异地挑眉:“怎么分心了?”

李渔歌耳根一热他怎么好意思问?

可看着林熠坦然转身去招呼其他顾客的背影,她又松了口气。或许真是自己想多了,他向来就是这样随口一说的人。

与魏淮洲的恋爱,是她心口的一道暗伤。

分手时那句“再见面,你还是我们的淮洲哥”说得轻巧,可谁都明白,有些东西碎了就再也拼不回来。

她意识到,这世间情缘千千万,唯独爱情最是玄妙也最是脆弱。它来得毫无道理,走得也猝不及防,却偏偏带着摧枯拉朽的力量,让人再也回不到从前。

她不想跟林熠之间搞复杂了。

尽管如此,自那以后,李渔歌还是不自觉地悄悄观察起了林熠。可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再没提起过什么“幸福”之类的话语,言谈举止也与往常别无二致。

渐渐地,李渔歌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愈发觉得,那晚的话,想必只是他一时兴起说的玩笑。

与此同时,他们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默契。

在家乐福的销售渐渐步入正轨,生意终于迎来了转机。他们趁热打铁,又租用了二十天的特展位,用促销价进一步吸引客流。凭借着超低的价格和优质的品质,回头客与日俱增,薄利多销的策略在短短四十天内就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促销活动结束后,他们将产品定价调整为 16 元,巧妙地定位在两个竞争品牌之间。由于前期积累的品牌口碑和客户信任,尽管销量有所回落,但更高的利润率使得整体盈利水平显著提升,生意蒸蒸日上。

两个月后,苏宇又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永城门店的出色表现让家乐福决定追加订单,将他们的品牌引入上海市场,未来还可能进一步拓展到整个华东地区的卖场。

李渔歌和林熠既惊喜又感激。虽然经验尚浅,但他们已经感受到外资超市在管理理念、品牌运作上的强大优势,特别是及时结算的货款,让初创期的他们受益匪浅。

喜悦之余,压力也随之而来。扩大生产规模迫在眉睫,而林熠必须常驻上海很长一段时间,永城的生产重任就完全落在了李渔歌和于晓航身上。

林熠出发前,三人小分队聚在一起简单吃了顿庆功宴。

于晓航“砰”地撬开瓶盖,金黄的泡沫顺着瓶口溢出来。他给每人满上一杯,举杯道:“来,为我们小作坊要进军大上海干一杯!”

李渔歌抿了口啤酒,笑道:“别光顾着高兴,你也说了我们是小作坊,接下来可有得忙了。”

“怕什么?”于晓航拍着胸脯,啤酒沫溅到桌上,“你来坐镇我来跑腿,有什么干不成的?”

说着转头对林熠挤挤眼:“倒是林熠哥,去了上海可别被花花世界迷了眼。”

林熠晃着酒杯:“我哪敢,要是上海没干好,你俩还不得骂死我?”

“谁都不能掉链子。”李渔歌自信道,“我们能做成的。”

于晓航高举酒杯,咧嘴一笑:“风雨同舟,苦乐与共!靠!想想还真有些激动呢!”

虽然笑声不断,但三人心里都清楚,这份沉甸甸的希望背后,是同样沉重的压力。

连最爱闹的于晓航今晚也不敢喝多了,明天一早林熠就要启程,而他和李渔歌还有无数的事情要奔忙。

他在永城呆得不多,如有需要,向来是借宿在林熠那儿。回家的路上,夜色已深,微醺的酒意让他们对未来讨论得越发热烈。路灯将三个年轻的身影拉得很长,时而交叠,时而分离,恰似他们这些年走过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