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牵挂,望尔等此生远离纷争、长乐无忧。” …… 亭曈带着姜莺走了,定居在南方一座小城之中。至于姜晴,后来只听说她死在泑泽。 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姜莺已经能顺溜说话了。 “阿莺,尔母亡故。”亭曈并没有觉得多悲伤,他的寿命会很长,凡人一世区区几十年,只要灵体尚在,不过是肉身变了,不都一样吗。 “尔母?”姜莺不懂。 亭曈跟她解释,就是生她的人。 姜莺惊呼:“阿莺非破石而出!”然后又好奇地问亭曈,“尔母何人?” 他连自己有没有娘都不知道。于是忽悠道:“吾乃破石而出。” “哇!”姜莺再次惊呼。她并不觉得亭曈没有阿娘可怜,只觉得他好厉害,“阿莺可无阿娘!” 这是不想有就能没有的吗?亭曈无奈,只得将此话题暂且搁置。 亭曈的人形长得好看,这么好看一年轻男人带着一个小女孩在一座偏远小城中生活,十分招人注意。 特别是大姑娘小寡妇儿,丝毫不介意他有个“女儿”,经常抓着他问“可愿婚配”,见他厌烦之后,迅速改变策略从他“女儿”下手。 姜莺于是成了整个城里的小宝贝,出去玩儿一圈回来就能收获一堆吃的,“父女”两个压根儿不用劳作就能填饱肚子。当然,劳作还是得劳作的,亭曈隔三差五上山捕猎,还学会了种吃的、养鸡鸭鹅。 有几天,姜莺老是愁眉苦脸,亭曈问她有什么事,她才说,有个新来的书生在小城住下了,开起了学堂,小伙伴很多都去学堂了,周婶说她也应该去。 “先生言,米面菜肉、酱茶油盐皆可做束脩。” 凡人真麻烦。 亭曈一边吐槽,一边去大城中给她买来大米,还加上两只大鹅。姜莺终于如愿以偿能去听学了,开心得蹦蹦跳跳。 半个月以后,大部分孩子苦不堪言,唯独姜莺还乐在其中。 这位教书先生姓秦,似乎是帝都来的,在偏远小城教书大概完全是出于好心,压根儿没抱什么太大的指望,结果一下子碰到姜莺这个好苗子,简直欣喜若狂,后来连束脩都不肯要了。 临近中秋,孩子们压根儿没心思听讲,都缠着秦先生说点有趣的事,秦先生就说起了中秋节的神话,姜莺若有所思地问:“世间有真神仙否?” 秦先生笑:“吾未曾见真神仙,故不知真假。然当世修仙者众多,未曾有真飞升者,只有身怀异能者、寿数大增者。” 姜莺来了兴趣:“寿数大增?” 秦先生摇摇头:“人之一世,光阴几十载,若有所愿,皆往而成,数十载与数百载,有何异同?姜莺,尔尚年幼,应寻抱负,莫误入歧途。” 姜莺起身鞠躬:“学生谨记。” 可她心里并不这么想,回去之后,她问亭曈:“亭曈,尔年岁几何?” 亭曈怎么知道呢?他是个没有过去的灵兽呀。他随口胡诌:“九十九。” 嗯,图个吉利,“九”向来是个好数。 姜莺颇为老成地叹口气:“吾若九九,恐已坟头生草八丈。” 亭曈认真想了想,摇头答:“野草怎生八丈!” “……”姜莺无语。这老灵兽,重点都不会抓! 过了一会儿,她实在憋不住,于是追着问亭曈:“亭曈亭曈,吾可长寿三百否?” 人可真奇怪,他还巴不得早死呢,长寿不无聊吗?亭曈摇头:“何故长寿三百?” 姜莺拽着他的手,抬头看他,眼睛亮如星子:“尔寿数长,吾伴尔左右,尔不至孤独无趣。” 亭曈愣了愣。 一方面,据他所知,姜家人个个短命。修仙也好,邪术也好,他们都试过,可仍然摆脱不了短命的桎梏。另一方面,实话说,姜莺死不死对他来说也没太大影响。但看着姜莺这样单纯可
第3章(16 /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