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学校。

陈菲单方面知道梁屿这个人。他作为港城某上市公司老板的二公子,自新生入学起就有着各式各样的传闻。

什么读书天才,商学院毕业两年后不去家里公司上班,闲着没事干又回学校随便读了个心理学,人帅有礼貌家世好成就高,等等等等。Anyway,不是个坏人。

起码,不会光明正大耍坏招。

尖沙咀的夜半不如兰桂坊热闹,凌晨两点走在街上晃悠的时候时常会遇到不太面善的醉汉。

或者外籍酒保叼着一根烟走过,深邃面孔其实有时会给人很强的压迫感。

陈菲其实很喜欢这个时间点的港城,很符合她刻板印象里,新世纪前后极具独特魅力的、新老交错的霓虹街区。现代化又不失生活气,人文和景观自成一派的东西方交汇点。不是完全的年轻摩登女郎,更像接近中年,尝过半味人生的新时代妇女。

白天注意不到的弄堂小巷店铺招牌在此时闪烁斑斓的 LED 灯,楼区明明暗暗交界。暗的是早就闭店的服装店、发廊和餐厅等,有时楼外搭着三层楼高的竹架,看样子准备翻修。透着暧昧灯光的是营业中的酒吧,最亮堂的烧烤店,店面很小,于是街道上会围着一群人,或站或坐,或倚着消防栓和路灯。

夜间的打量是最能直接透露出信号的。

陈菲想,就这样跟在梁屿身后刚好。偶尔靠近一点,还可以假装他们是同伴。

真正和梁屿同行的,是一个和他身形差不多,但风格迥异的男生。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虽然它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和牢固的,决定了双方以后的交往进程。

陈菲边走边回忆当初考研时,背诵的刻板印象概念。她常会这样任由思维发散。

痛苦和焦虑到极致的考研经历没有为她带来成功的上岸喜讯,但却为她留下了许多考研后遗症。其中之一便是,会下意识地回忆一些背得要死要活的学术概念。毕竟购买机构材料也花了她不少钱。

那晚,陈菲对季让模糊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个危险又傲慢的公子哥。

陈菲那时候觉得,梁屿不像传说中的高材生富二代,更像吊儿郎当的花心少爷,毕生目标是万花丛中过。他穿着时下最流行的皮夹克,发胶抹得发亮的大背头,通身黑色系的服装,却又骚包地在腰间帮了条红丝带。陈菲上次看到把这类造型适应地如此融洽的,还是几年前横空出世的某 KPOP 男团成员。

当然,后来和他熟悉起来以后,陈菲才发现,梁屿完全是一个恋爱脑傻白甜。当下大喊一声,感叹自己识人不清,尤其是识男人。难怪她谈恋爱就没顺畅过。

身旁的男士和粱屿完全不同。

对方穿板正的西装,戴金丝边眼镜,衬衫袖口恰到好处地挽起一截,留学生气的韩系发型,看起来很是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