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漕路不用交税,固然能节省一大笔银子,但她胆子小,也不想战战兢兢担心哪天会败露,就让晏鹤京都拒绝了。
做生意,最重要的还是要会管账,姚蝶玉能把蚕养得好,但要她管账,只会管得一塌糊涂,晏鹤京干脆把自己庄园里那能利析秋毫的管账人给召过来,为她所用。
姚远山的家财拿回来之后,姚蝶玉不差银子,就算不开绒线铺,整日价无所事事,每年也能靠着卖木材获利数万。
她不差银子,又有心帮穷困的娘子,工钱给的比其它绒线铺里的工钱多一些,不过半个月就聘满了蚕娘和桑农。
她聘蚕娘的母儿只有两条,一是有耐心,二是身上必须干净,不能揭起裙儿是一阵油盐酱醋香,或是脂粉胭脂香。
这些母儿不苛刻,也是养蚕娘子的操守。
婺源的绒线铺开得顺利,不到两年就在江南地区有了名声,出气多,进气更多,姚蝶玉每回给蚕娘发工钱,看到她们脸上的笑容时,总会无限伤感伤心。
她的月奴姐姐会养蚕,桑叶也种得好。
要是她还在,那该多好啊。
*
这一年多里,晏鹤京两地跑,他不觉得辛苦,姚蝶玉倒有些过意不去,想着婺源的绒线铺开起来了,不如再过个一年,就回九江里再开间绒线铺,而婺源的绒线铺就交给阿娘来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