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到麻木的董六一活人微死,有气无力道:“六十颗。”
困困偏不信邪:“第十二”
“等等。”始终没开过口的老林叔缓缓举高牌子,脸上没表情,声音也粗实,“听来听去全是外国呢题,你各能问点我们国家呢?”
他临时打断比赛不是故意为难困困,确实因为听不下去了。
“没问题。”题库丰富,困困快速浏览手中题卡,“第十四题,众所周知保山有著名的潞江坝小粒咖啡,请问首株咖啡苗是哪一年由谁引入保山?”
和蠢蠢欲动的满家财大眼瞪小眼,困困提起一口气:“请抢答!”
手正热,满家财看也不用看,照样弹无虚发。
可这一次饱受摧残的队友没能再接再厉,这题他真不会,属于他书面知识的盲区。
董六一用功好学书没少看,但市面上咖啡科普书籍的作者多是外国从业者,且出版年代久远,少有涉及后来居上的云南咖啡。土生土长的保山孩子眼光放远于全世界,却不了解自己脚下这片土地,董六一有些惭愧地低下了头。
他不会,别的组更不会,场上场下所有人的视线不约而同聚焦在了周蒾身上。
机不可失,路东祁一把抓起周蒾的手敲响自己脑瓜:“快答!”
手腕被他牢牢攥着挣脱不开,周蒾慌了一下又很快镇定下来:“1952 年,在已故爱国华侨梁金山的资助下,由云南农科院热经所将咖啡苗引入潞江坝进行试验性种植,并于 1956 年获得成功。”
提到热经所,她不自觉望向父亲周博平,那里曾是他工作的地方。这半年和热经所的叔叔阿姨频繁接触,周蒾听他们说起父亲不无钦佩有加。
云南咖啡种植多集中在偏远山区,早年间,农技员们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走村串户普及咖啡种植知识,推广精细化种植。常常是这边村头咖农们正在听讲座,旁边山头的咖农却在大面积砍伐咖啡树,换种经济价值更高的农作物。如果不能取得咖农的充分信任,就无法帮助他们改变“豆贱伤农”的现状。于是周博平毅然放弃铁饭碗,扛起锄头进大山,成为了热经所和当地咖农之间的桥梁。
父亲的高度望尘莫及,她呢?做女儿的周蒾不禁想。
转瞬,缭绕的思绪就被骤然爆发的掌声打断。
“漂亮!”路东祁的一声高喝,引发全场叫好助威。
每个人都喜欢看反转,看后来者居上,大人们拭目以待,孩子们争相引颈喊起了加油。比赛出现悬念,现场气氛变得格外热烈。困困很善于捕捉大家的兴奋点,连续出了几道关于云南咖啡的问题。路东祁也找到了抢答的妙招,就像刚才一样,抓紧周蒾的手带着她完成关键一击。
答完第十七题,周路组合的得分追至 160,距离目前第一的董满组合只差 10 分。
领先优势眨眼间就没了,满家财急到生气,耍大刀似的把葫芦瓢挥得虎虎生风。看阵势像要下死手,董六一心里害怕,知道不能临场脱逃,只能借口尿遁暂时躲厕所里缓一缓。
比赛暂停五分钟。
“再答对一题,我们就追平啦!”路东祁既兴奋又紧张,心率狂飙还要帮周蒾松弛神经,现套起冥想引导词儿,“放松你的面部表情,放松双肩,放松双臂,放松每一根手指。感觉你的心,你的心如莲花般开”
会的挺多但没用。
比赛现场人气旺,两只狗子也来凑热闹。周蒾轮流撸着它们的头,嫌路东祁太吵:“你能把嘴闭上吗?”
一旁困困也说:“要不你先缓解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路东祁嘴硬:“我什么大场面没见过,我不紧张。”
“不紧张你腿别抖啊,小桌板快被你抖塌了。”困困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