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皇上是在这里等着他,李问知道皇帝不会漏掉他,毕竟最近他出了不少的风头,在皇帝这里混了个眼熟,皇帝会记得他也不奇怪。早前他就听往来南北两地的商人说过北边干旱一事,现在商人都不往襄州等地去了,从这些商人的口中,李问猜测襄州那边的灾情情况估计不太乐观。
“回皇上,微臣认为,赈灾一事刻不容缓,百姓们正在等在朝廷的救援。微臣建议可先派官员到地方去了解当地的情况,与当地知府和地方上的官员们商议如何处理救灾一事。”毕竟每过一日,就有百姓死在饥荒中,这事需要朝廷派人出面去干预以及指导,李问建议道。
昭宗帝点点头,但是赈灾的粮食和银两何来?
李问明白皇帝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他抬头看了一眼皇帝,见皇帝正看着儿他,他低下头继续说道,“至于赈灾的银两,微臣认为可以通过募捐筹集。微臣愿意把皇上赏赐的百两白银全数捐给襄州的百姓,希望能微臣能用这微薄之力帮助苦难的百姓。皇上,微臣相信朝中一定有许多官员们的心中是心系襄州等地的百姓,同微臣一样,愿意为襄州等地的百姓们贡献出一份爱心。
据微臣所了解,今年南方等地的粮食丰收,粮食应该是有的。届时,朝廷可以用这些筹集的银两,按照市面上粮食的价格去购买粮食,用于蒲州和襄州等地的救灾。”
这些人不是整日都想着从百姓们的身上搜刮民脂民膏吗?他现在就想看看等有一日需要他们拿出银两来赈灾了,他们是不是愿意贡献这么一份爱心!
第六十章,你带我,我带银两
“父皇,为表儿臣对襄州蒲州等地的百姓们的一份心意,儿臣愿意捐出一千两用于购置粮食等物,帮助襄州等地的百姓们。”太子站出来做个表率,表示支持李问的建议。
好你个李问啊!竟然是想着让他们出赈灾的银两!大皇子一听李问的话,心里对李问恨的牙痒痒的,偏生还不能反对李问的话。而听到太子的话,杨绍勇也不甘落于人后,站出来说道,“父皇,儿臣愿意出两千两。”
说完杨绍勇得意的看了杨绍慕一眼。
这是和他攀比上了?太子只是在心里挑挑眉,面上的神色不变,他倒是不介意对方出二十万两,最好是把这一次赈灾用的银两都出了。
三皇子和四皇子等人都纷纷的表态,说愿意捐献银两用于赈灾,倒是两个人都聪明的没有要同太子大皇子比的意思。
李问是觉得这位大皇子脑子简直是有坑,才会这么坑自己,才会故意想在皇上的面前要压太子殿下一筹?这不明摆着他这个大皇子觊觎太子的位置,意欲取而代之吗?他在心里摇摇头,不知道这个大皇子是真傻还是假傻,他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人当皇帝的,连自己都坑的人,一定会把自己的臣子都一起坑死。
这个建议是他提出来的,如果大家都纷纷的抢着捐钱,那就最好不过了,多多益善!请你们一定要多捐一点!
“好,你们心系襄州的百姓,朕心甚慰。”昭宗帝的面色和缓了一些,点了点头。
众人在御书房中留了一会,才从里面出来。
李问是走在最后一个,跟在别人的后面出去。
走在前面的杨绍慕应付完他的几个兄弟,正站在那里等着李六元。李问抬头,看到站在那里的太子和赵向毅,过去对太子行了一个礼,杨绍慕摆摆手,让他平身,“你与孤一同走走吧。”
“是。”既然太子殿下都邀请了,他也不能说不。
路上他们说起了襄州旱灾一事,太子说到募捐一事来。
这个主意是李问提出来的,操作上要说难也不难,但是要说不难,也没那么容易处理,毕竟这个钱是从别人的口袋里掏出来的。
其实要放后世,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