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1 / 2)

三皇子杨绍康与四皇子杨绍筒跟随着一同出去,两个人的神色都看不出半点什么。等出了御书房后,杨绍简与三皇子行了一个礼,两人就分开走了。

一出了御书房的门,几位皇子就分道扬键,大臣们都出宫去了。

等其余的人都走了,御书房中只有昭宗帝和太子杨绍慕,以及伺候的宫人。昭宗帝的目光审视着站在面前的儿子,这是他的太子,是他们大臣为来的储君,在这么几个jL子当中,皇帝对这个太子还是算是满意的。

“给太子赐座。”皇帝说道。

两个宫人抬了一把椅子放到太子的身后,杨绍慕道了一声“儿臣谢父皇”,才坐了下来。

“你身为太子,是大成的储君,你这个太子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大成,别人都看在眼中。”昭宗帝之所以选太子作为此次接待外使的代表,并非是心血来潮,而是皇帝想以次考验太子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办好这个差事。

皇帝这一番话是要让太子不要忘记了他自己的身份,还有提点太子几句,他此次接待外使

要注意一些什么事项。

“是,儿臣明白。”杨绍慕明白他父皇此番话的意思,起身行礼道。

“行吧,朕要说的就这么多了,你能记在心上就好。太子你若无事的话,就先回去吧。”昭宗帝挥了挥手,精神有些困顿。这些年皇帝的精神是一日不如一日,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皇帝只希望祖先打下的江山不要败在他们后人的手里才好。

“儿臣告退。”太子行了一个礼,就准备转身离去了。

“哎,等等,还有一个事。”昭宗帝突然的想起一个人,问道,“李六元是不是回京城了?”昭宗帝此前问起李六元人何在,只是当时李六元回乡去探亲了,因而这么久以来皇帝都差点忘记他自己钦点的小状元了。

状元三年出一个,但是整个大成可就这么一个六元,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六元,也难怪皇帝还会记得这么一个人了。

“回父皇,听闻李六元人已经在翰林院当差了。”杨绍慕面上平静的说道。他的话中并未表现出与李六元半分熟悉,这话似乎也不过是从别人的口中听来一样。

“嗯,行,你回去吧。”昭宗帝挥了挥手,算是知道了这么一个事。

“是,儿臣告退。”杨绍慕并未急着向他父皇讨要李六元,他知道他父皇这会儿提起李六元这么一个人,想来是并未忘记了在翰林院中当值的李六元。此话同时也带有刺探的意思,所以这个时候他最好是和李六元划清关系,才不会引起他父皇的怀疑。

每个当皇帝的都免不了疑心病,昭宗帝也不例外。

从御书房离去,太子殿下就往他母后那里去了一趟。

“皇后娘娘,是太子殿下来了。”在皇后身边伺候的宫女见到太子殿下过来,一脸喜意的去同主子禀报。

“还不快请太子进来。”赵皇后摸了摸发髻,旁边的宫女为她们主子整理了一下衣服,皇后端坐在那里等待着太子进来。太子进去,见到他母后坐在那里,恭敬的行礼道,“儿臣见过母后0”

“快请起,请起。”赵皇后膝下就一个儿子,就是太子,因而皇后对这个儿子自然是万般的宠爱。见到儿子到她住的长禧宫来,皇后还是挺高兴的,笑着说道,“太子到母后这里来坐,给太子看茶。”

“是。”宫女应道。

杨绍慕在空出的位置坐了下来,他一坐下来,茶就有宫人端到了他的手边,他端起来喝了一□?

赵皇后让其余的宫人都出去了,身边只留着两个亲近的宫女跟着伺候。她这宫中说不定还有外边安插进来的耳目,因而在这宫中,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一些,不然她也不能坐在皇后这个位置上这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