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的机会。
为了摆脱安重诲的控制,嗣源有意提拔了大批文人,其中最得他器重的便是冯道。
他先是将冯道擢升为宰相,虽然如今朝政大权由枢密院掌控,宰相只是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的荣誉虚衔,但至少名义上,宰相仍是人臣之首。
私底下,嗣源更是常常听冯道为他讲历史掌故和古今兴亡,君臣私交甚笃。故,就连给儿子的书信,嗣源都让冯道代笔。
年节之后,嗣源举行了南郊祭天典礼。
这是他践祚后,第一次举行郊祭大典。
之所以不在登基当年举行,皆因南郊典礼耗资甚巨,国力难以支撑。
嗣源从李存勖那里继承的是一副财政崩溃的烂摊子国库空空如也,宫中内库被兵变的禁军抢劫一空。
当初若不是蜀地那一批财宝被任圜顺利护送回来,嗣源是很难度过财政危机的。
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劝农课桑,加上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库里终于渐渐有了积蓄。
不过要举行南郊祭天,仍是会掏空国库,嗣源遂派人到后唐境内各大藩镇摊派。
大部分藩镇都遵照旨意,捐钱资助天子郊祭,唯有东川节度使和西川节度使各种推诿,迟迟不肯痛快地出资。
当年李存勖派郭崇韬带着太子李继岌伐蜀,成功灭掉了蜀国,在蜀地任命了一个东川节度使,一个西川节度使。
后来李存勖败亡,中原易主,两川节度使虽然依旧是后唐臣属,但不像内地各大藩镇对李嗣源那样驯服。
而且蜀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片土地非常方便割据。隔着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中原对蜀地常常鞭长莫及。
此番朝廷向西川摊派资助金一百万贯,东川五十万贯。
最后,两川都打了折扣,西川只愿意捐资五十万贯,东川只愿意捐资十万贯。
安重诲认为两川经常公然违抗朝廷旨意,迟早会造反,建议嗣源派兵入蜀。
嗣源担心大举用兵,会加重百姓负担,尤其是如果和两川同时开战,不知道会耗费多少钱粮,好不容易充实起来的国库又将虚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