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活补贴家用, 而家境富裕者根本?不会去做教书匠,挣那每月一二两银钱去浪费时间消磨精力。
这就是塾师难求的原因。
赵氏每日被巷子里的熊孩子们吵的头?疼不易,开出了绝对扰乱市场的三两银钱的价格, 这才让陈琰找到一个?家境贫寒的同窗小张先生。
小张从前也是小康之?家, 家里开南货店, 去年祖父过世, 父亲接手了家中生意。父亲是个?读书不太好的书呆子, 既考不上科举, 又做不了生意, 不到一年就弄的青黄不接, 还欠下了大?量外债。
家里遣散了下人, 眼看就要卖房卖地,为了继续学业,小张只好出来寻找营生, 毕竟每月三两的诱惑实在很大?。
可来到陈家的第一天,他便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一分钱是好赚的。
这些熊孩子们很会见人下菜碟,小张先生年轻,扛折腾,所以没有老李夫子那么好的待遇。
他被难缠的学生们泼了一身墨汁,为了三两银子决定咽下这口气,回隔壁住处换下一身新的衣袍,正盘算着要严厉的训斥责罚他们,重?新回到学堂,又被座椅垫子里面的蒺藜刺扎了屁股。
小张先生连三天都没能坚持下来,就来跟东家太太商量辞馆。
可巧,这天陈老爷陪赵氏去寺庙上香,只有陈琰和林月白在家。
外头?飘着雪花,屋里点着暖炉。
偌大?的堂屋里,林月白耐心给平安和阿蛮讲《三字经?》里的典故,两人听得很认真,还时不时拓展到小说话本?儿里的情节。
小张先生心里苦,原来这家不是没有正常孩子。
他道明来意,陈琰听得一阵阵心惊,心知?再挽留下去就是作孽,便封了三两银子作为补偿。
小张先生道谢准备离开,忽然被林月白叫住:“张先生家中是做南货生意的?”
“是。”他有些惭愧道:“店铺开在南施街,只可惜生意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