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爷带着平安也来观礼,平安穿一身簇新的白色绸面夹袄,带着毛茸茸的棉帽和围脖,像个雪白的汤圆团子,唇红齿白,乖巧可爱。

李老夫子殷切期待如此乖巧的小孩加入学?堂,陈老爷却说:“我们?还小呢,暂时不上学?。”

李老夫子心里想,大概是孩子太乖了,家里舍不得让他太早读书。便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家塾成立,陈老爷身为一家之长自然要发?表讲话,仍是“只要继承祖上遗志,坚持诗书传家,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云云。

待师生们?都落了座,朗朗的读书声响起,陈老爷才带着平安回?家。

他觉得自己最近办事越来越漂亮,家里家外都离不开他了。

赵氏见到祖孙二人,奇怪地问:“你怎么把平安带回?来了?索性让他留下?旁听,直接开蒙算了。”

平安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陈老爷也道?:“天太冷了,早起上学?多辛苦啊,明年开春暖和些再说嘛。”

赵氏道?:“读书还要挑季节吗?”

陈老爷近来愈发?胆肥了,居然回?嘴道?:“那?是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要藏。”

言罢,拉着平安去糖坊参观长工们?制糖,顺便发?放赏钱。

平安掰着指头算:“祖母批了三百两,每个工人发?二两,祖父!你倒赚了一百九十?多两啊!”

“你都会这么复杂的算术了?”陈老爷不好意思地笑笑:“研制白霜糖可垫进我不少私房钱,我只是平进平出。”

平安更不乐意了:“我也垫了!见者有份!”

陈老爷被他缠的没办法:“好好好,可以分你五两,你一共也没垫多少。”

平安一想,五两银子还真不少,这才作?罢,催他兑现。

陈老爷只好从自己随身的荷包里掏出一个小银锭,装进他的鲤鱼荷包里。

平安晃晃沉甸甸的小荷包,满心欢喜,拿出五钱银子去集市上买了一筐山楂、黑枣、山药豆,用小锅熬糖浆,准备自制一批冰糖葫芦分给工人们?吃。

……

等待朝廷判决下?达的时间里,陈家巷的生活也回?到了正轨。

李老夫子年纪大了,孩子们?还是很尊重他的,几?乎不在体力上折磨他。

老夫子为鼓励他们?勤勉,对他们?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又讲了许多古人勤奋好学?的佳话,诸如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刘峻燎麻照读,匡衡凿壁偷光,以印证“天道?酬勤”的观点。

学?生们?听得十?分认真。

谁料,第二天竟有一半的学?生请假。

陈平继在家等下?雪,陈平信上山采蓖麻,陈平义去山里捉萤火虫,陈平松连夜把房间墙壁凿了个大窟窿,被他爹揍的起不来床。

甚好甚好,李老夫子不到三天就辞了馆。

第33章 第 33 章 塾师难求

李老先生走?后, 赵氏的脸上沉的可以滴出水来。

陈老爷依旧说着他的的口头?禅:“凡事要往好处去想……”

赵氏静静地看着他,后者想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所以然,只好拍拍陈琰的肩膀:“儿啊, 交给你了。”

言罢,领着孙子跑出去避避风头?。

陈琰能有什?么好办法?,只得硬着头?皮从落榜的同窗之?中打听,与他交好的同窗大?多是成绩相对优异的廪生, 只要没有正式职业,每月可食廪米六斗,一旦开始从事别业,朝廷便默认可以自食其力,不会再用廪米供他继续读书。

家境贫寒者很需要这六斗廪米,最多做些代写书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