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廷鹤却不管这些,对?管家道,掌厨的张婆子、并厨下帮过忙的下人?通通有赏,领三月双俸。

陈琰:???

他觉得老师需要一个人?静一静,便告辞离开?沈宅,去郭家给?恩师报喜。

郭恒听?到平安的名次,板着脸道:“差强人?意吧。”

也?就?还行。

陈琰笑着应是,还是郭老师正常些。

却见郭恒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木匣:“淘了?个小东西,你带给?他。”

陈琰打开?木匣,竟是一座西洋自鸣钟,表盘被分?成十二格,四角点缀着花卉珐琅,钟顶的孔洞里站着一只布谷鸟。自鸣钟内含机关,可以按时报时,每间隔半个时辰,顶部的小鸟就?会张嘴摆尾,发出“布谷”的叫声,精妙绝伦。

“您把这个叫做小东西?”陈琰唏嘘道:“这奖励也?太重了?。”

郭恒干咳一声,解释道:“读书作文可以用?以计时,是敦促加勉之?意,不是奖励。”

不是的不是的。

陈琰只好替平安收下了?。

心里暗叹,老师也?太惯着孩子了?。他几乎可以想象,这东西交到平安手里,须臾间就?会变成一堆零件儿。

谁知平安看到自鸣钟后虽然高兴,但并不像他想象中那?样,拆解开?来看看其中的缘由,反而小心翼翼地摆在了?东厢房的书案上。

陈琰一瞬间有些怅然若失,孩子果然长大了?,都不拆家了?……

……

听?说今年在京高官的子弟就?中了?两个,一个是平安,北直隶乡试第十六名,另一个是徐锡亮,漳州乡试第八十一名。

中举是天大的喜事?,这意味着有了?功名,可以候补官员,从一介白衣跻身士大夫之?列,因?此这两家着实热闹了?几天。

皇帝的身体日渐好转,但麻烦缠身。

平安的乡试成绩引得礼科言官的不满,科举是朝廷的抡才大典,每一条规矩都不是平白产生的,而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带头破坏考场纪律,放已经出场的陈平安再次回到考场中,有舞弊之?嫌,对?其他考生不公。

言官们纷纷上书,言辞恳切,希望取消陈平安的举人?身份,以示公正。

太子起先还很耐心的解释,陈平安离开?贡院时已经考完第一场交卷了?,第二场试题还未发放,何来舞弊之?说?

但后来发现他们压根不在意平安是否真的舞弊,纯属是得理不饶人?。便将这些奏疏统统留中,同徐阁老打了?个招呼,请他约束一下这些言官的行为,让他们做点对?朝廷有益的事?。

其实这点小麻烦,以前吕阁老在时,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根本闹不到御前。

徐阁老反替言官说话,认为科道谏议政务疏失,乃是职责所在,请太子殿下切勿因?小失大,为全私谊而阻塞言路。

由舞弊嫌疑上升到考试公正性,再上升到保护言路的重要性,太子首次直观的理解了?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人?有多可怕。

太子不禁有些恼火:“什么叫全私宜?你还想指控本宫操纵乡试不成?”

徐谟见太子发怒,忙解释道:“臣绝无此意,绝无此意。”

“若不是为了?进宫劝陛下手术,平安的名次只会更高。”太子沉着脸道:“陛下的旨意不可改,平安的成绩不可废,在此前提之?下,他们想怎样便怎样。”

徐谟颇为为难,由于?前任首辅吕畴这些年对?言官的压制,他自上任之?后便放出了?保护言路的宣言,以此来获得科道的支持,现在言官抓着陈平安的乡试不放,太子的态度又如?此坚决,着实让他两头为难。

思索片刻,还真被他想出一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