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监生闹事的风波迅速平息下?去,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朝堂里抬头不见低头见, 倒不至于因此翻脸。至于徐阁老对孙子的回护, 也无人在他面前?多?嘴, 良言逆耳, 大家只是同僚, 得罪人不利己的事可没人做。

平安听说徐锡亮要回老家应考, 也只是“哦”了?一声, 他最近很忙, 太?子要见他都得提前?打招呼, 可没空管一个蠢货的闲事。

往后的日子里,平安白天照常读书,傍晚去沈家听大师祖讲解经义, 晚上回家“偷偷”揣摩押题,顺便研究两?位乡试主考候选人的文风,不是逢迎对方的喜好,而是揣摩前?辈的作?文思路。

到了?六月份,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吕阁老的老父亲离世了?。

消息送到内阁,吕畴滕然起身,然后眼前?一黑,直挺挺地倒在了?大案之后。

值房里乱作?一团,掐人中的,解衣裳的,喊人的,机灵的小吏卸下?一块门板,众人七手八脚将吕畴抬上回家的马车,交代吕阁老身边长随小心服侍,目送马车扬长而去。

虽说吕阁老双亲年?事已高,人们早有心理准备,可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依然不免慌乱心悸内阁要变天了?。

吕阁老的门生故旧如丧考妣,比自己死了?亲爹都悲痛。

徐阁老的门生则心中窃喜,这位老人家在大家经年?累月的期盼之下?,终于挂了?……啊不,殁了?。

按照惯例,官员听闻父母丧迅,不能立刻返乡,要先?向朝廷请丧,要三辞三让,待皇帝恩准后才能回家丁忧。

这是一个必要且冗长的流程,请丧的官员要先?在家中搭设祭棚灵位,披麻戴孝为先?人守灵,遥寄哀思。

吕阁老毕竟是首辅,七七之内,吕宅大门外车水马龙,往来全是致祭的官员。

平安也跟着老爹一起来到吕宅吊唁,不过几天时?间,吕阁老瘦了?一大圈,整个人形销骨立,面容憔悴,显见是发自内心的悲痛。

平安触景生情?,不敢想象原线中的少年?一夕之间痛失所有至亲的痛苦。

他对吕畴的认识又复杂了?一些,他贪墨、油滑、谄媚、聪慧、务实、孝顺……

这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当他意识到新皇与先?帝的区别时?,立刻改变了?立场和态度,举贤任能、为君分忧,虽从?没有明面上支持过现?在的太?子,却不动声色地卖过多?次人情?。

他还帮过凌砚父子,举荐过老爹和很多?有能力的官员,虽然这家伙经常惹二师祖生气,但也只是政见不同,无伤大雅。

吕畴位居首辅的这几年?里,国家机器稳步运转,黄河水患得到了?治理,九边防卫得到了?整饬、改土归流的政策逐步展开……这些政令的发布大多?为皇帝乾纲独断,却离不开这位圆滑的“大管家”跟在后头平衡复杂的利益关系。

平安想,吕畴又何尝不知道“过河拆桥”是注定的结局,但他这些年?的作?为,积攒了?大量人脉,足以保全家族后代,保障自己的晚年?,这才是聪明人的生存之道。

……

内阁是论资排辈的地方,吕阁老还未离京,包括皇帝在内,人们已将徐谟视做了?实际上的首辅。

徐谟这个人,能力还是有的,只是做人有点端着,执政理念以维护传统秩序为主,缺乏锐气和创新,这一点上时?常跟皇帝不太?合拍。

但是没办法,从?前?他作?为一根“道德大棒”存在,正是为了?制约吕畴,如今收帆停船,他这条船锚就显得有些鸡肋了?。而他本人,明明没有那么高的道德水准,却必须做道德型官僚,这是比缺乏锐气更大的硬伤。

不过对于一个有主见的皇帝来说,跟谁都是过,过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