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侧头?一躲,他便不再细问缘由,只?说?:“年轻人初涉官场,有什么困难只?管向师长开口。”

纪莘再次向他道谢:“谢恩师照拂,学生日后?怕少不得麻烦恩师提携关?照。”

陈琰见?他举止有度,谦逊有礼,赞许地点点头?。所谓世事人情,一通百通,世人总猜想读书好的孩子是书呆子,其实?当他们完成学业,也多是人情练达之辈。

平安倒觉得有点没意思,他还?以?为是个整顿官场的小刺头?呢,这下没热闹可看了,只?得跟珉王一起吐槽眼前的丝瓜汤。

皇帝摆手叫他们过去,将面前一动未动的锦绣神虾饭赐给他们分食,才离席而去。

徐谟在不远处看到这一幕,微微一叹,大庭广众之下,将御膳赐给幼子,却忽视璐王,此举容易令手足生隙,实?在不妥。

又想到前几日请求立储的奏疏又被留中了,他是真心看不懂皇帝的做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从法理上讲,璐王殿下就是储君的不二人选,何况璐王贤德仁厚,为什么陛下迟迟不肯迈出这一步?

璐王看出了徐师傅的不满,笑着开解道:“泊言还?在长身?体,陛下怜惜幼子也是人之常情,徐师傅也不要多心。”

徐谟压低声音道:“殿下纯孝友悌,实?乃天下之楷模,但是殿下也要多为社稷万民考虑,不要太过温驯冲和。”

陛下为什么对珉王殿下越来越亲近?还?不是因为这孩子带着点放纵不羁的叛逆太医让皇帝静养,他敢以?烧奏疏威胁;黄河水患,他敢亲自去豫州巡河,大力支持一个地方小官的谏言;皇帝优柔寡断险些贻误边事,他敢带头?联名上书,现身?说?法……

这几年发生了太多事,朝臣百官仍以?为璐王是法理上的储君,只?有他们这些天子近臣知道,其实?在陛下心里,那杆秤早就偏了。

第138章 第 138 章 你为什么把圣人像带在……

百官以为珉王还是那个游手好闲、胆大妄为、四六不着调的皇子, 以为皇帝动辄对他吆五喝六是,是嫌他不争气,目无规矩体统, 怕他就?藩后犯上作乱。

其实?徐谟早就?看出来了,如果只是培养一个好藩王,找几个饱学宿儒每日给他灌输忠君体国的思想,浸淫日久自然懂得安分守己。

可皇帝每日监督小儿子的功课, 几位近臣都是亲眼见过的,那真是拿命在教?……所以只有一个解释,皇帝避免让珉王只听文官的教?导,是为了培养他乾纲独断的能力。

这是看重之意。

璐王笑道:“一盘御膳而已,孤难道也要跟亲弟弟争吗?”

“殿下,这不是一盘膳食的问题……”

话音未落, 便听身后想起一个半大孩子的声音:“徐阁老,您的叆叇做好了,现银还是汇票?”

徐谟一回头, 竟是陈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