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道平和的念头,都是寻常人家的琐碎。
净明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他下意识地把聆初往怀里紧了紧,又抬手理了理破烂的僧衣。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
僧衣被荆棘划破了好几个口子,沾满泥污的脸上还留着划伤的血痂,怀里裹着个“婴儿”,怎么看都像个逃难的。
十岁的孩子,本该是在师父膝下念经的年纪,却要背着一个来历不明的“妹妹”。
闯进一个近乎全然陌生的世界,指尖都在微微发颤。
村口的老槐树下,一个编竹筐的老妪抬起头,浑浊的眼睛在他身上打了个转。
又落在他怀里的聆初身上,最终化作一丝怜悯:
“娃,从山里来的?”
净明点点头,讷讷道:
“嗯,师父没了,带着妹妹来找活路。”
他的声音有些发颤,怀里的聆初轻轻捏了捏他的手指。
那柔软的触感像蒲公英绒毛蹭过心尖,让他莫名安定了些。
老妪叹了口气,往村子里指了指:
“去李婶家吧,她心善,当年老方丈带你来换盐巴,就是在她家歇的脚。”
李婶家就在村东头,院子里种着几株向日葵,花盘沉甸甸地低着头,像极了师父念经时低垂的眉眼。
听到敲门声,一个系着蓝布围裙的妇人打开门。
看到净明,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拍了拍大腿:
“哎哟,这不是净明小师父吗?都长这么高了!”
她的声音洪亮,带着股热乎劲儿,净明模糊的记忆里,似乎就是这声音递给他那块麦芽糖。
“阿婶好。”
他低下头,耳根有些发烫。
李婶的丈夫赵叔坐在屋檐下编竹篮,腿有些不便,见了净明,放下手里的篾条笑了笑:
“老方丈还好?”
净明的眼圈一下子红了:
“师父……圆寂了。”
李婶的笑容淡了下去,拉着他进了院子:
“快进来吧,外头风凉。这娃是……”
她看着净明怀里的聆初,小丫头正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她,睫毛又长又密。
“是……是我妹妹,”
净明咽了口唾沫,把早就编好的话说了出来。
“师父圆寂前托我照看着。”
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妄语,事出有因,还请佛祖原谅弟子。
李婶没再多问,指着柴房边的小屋:
“这屋空着,收拾收拾就能住。我去烧点热水,你们赶路定是渴了。”
想着聆初虚弱的样子,净明还是决定暂住一段时间。
第9章 打破!短暂的宁静
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墙角堆着些干草,铺在地上软软的。
净明把聆初放在草堆上,看着她好奇地打量四周,小手在草叶上轻轻抓挠。
李婶端来热水,又拿了块干净的布。
“娃身上沾了泥,擦擦吧。对了,这娃是女娃吧?我找块软布给她做个尿布。”
净明的脸“腾”地红了,连忙转过身。
“阿婶,我……我是出家人,男女授受不亲……”
他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哼,手指却紧张地绞在一起。
师父说过,比丘戒律里最讲究这个,他一个小和尚,怎么能给女娃换尿布?
李婶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花。
“傻孩子,她才多大?奶娃子一个,哪来那么多讲究?这不是你妹妹吗,不是犯戒。”
她把叠好的棉布放在净明手里。
“你看,就这样垫在底下,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