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因为对联的事本就开怀,对胡善祥和二儿子如出一辙的欺君行为也没有打算计较,他心里清楚,说到底这件事的前因还是因为老二没事找事,刁难不朝着瞻基和太子也就算了,如今越来越不成体统,居然把主意打倒了太孙妃的头上。

瞻基本就爱护太孙妃,惹了他爱妻,他不怼你怼谁。只是让朱棣没想到的是,这个太孙妃的行为还真是出乎意料的镇定自若和聪明机智。

想起太孙妃前段时间露出的种种不同反响的破绽,和他之后从老和尚处得到的关于“祥瑞”的卦言,一种激动的豪情顿时由心而生。

“永乐万年吗?”

哪怕不是祥瑞,他朱棣也会让太孙妃变成祥瑞,祥瑞说出的话自然是真实的谶言,日后谁还敢在对他登临皇位一事指指点点便是对祥瑞不敬,对上天不敬。

第85章 不想当祥瑞 宴会过后的没几日……

宴会过后的没几日, 郑和便奉命率船队出发了,朱瞻基在其中使了大力气将许道中也塞进了船队里,官职可能不高, 但能离开京城就已经让他们所有人都喜出望外的了。

因着宴会当晚郑和回到府邸后, 便命人拿来豆子发了豆芽, 照着胡善祥描述的方法, 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在出发的前一日,郑和总算是吃上了自家发的豆芽。

大火猛炒的, 煮汤时添味的,都带给了郑和一种不同于

其他菜蔬的清脆可口。这个时候郑和也是彻底的对太孙妃好感倍增, 心服口服。也是自此之后, 豆芽这种蔬菜彻底在大明出现, 并以飞速从皇宫传入百姓家里, 成了一道人人都可食用的美味, 为不久之后的冬日里, 普通人家的饭桌上添了道可口的菜肴。

送行仪式很是盛大,朱瞻基身为太孙也必须紧随皇帝身侧, 没他在一旁陪着,胡善祥还觉得挺不习惯的, 不过前朝不是她那能踏入的地方,是的,哪怕胡善祥如今是太孙妃,但后宫不可干政的规矩只要一日立在那,她就不能踏入前朝。

一旦坐上下西洋的船,短则一两年,长则五六年的在海上漂泊, 许道中随船队远航,也不知道回大明是什么时候了,码头上,孙妙涵正依依不舍的和他告别,胡善祥也坐着一驾简单的马车跟着一起过来了。

“好了妙涵,我此次随郑大人下西洋,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重回大明,我不在的日子里,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许道中深情款款的叮嘱着。

孙妙涵欣慰的道:“我知道的,道中哥哥,我会保重自己,你远在海外,人生地不熟的,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说着,孙妙涵想起临行前夫君郑重保存着的胡善祥给的良种图册,悄悄地在夫君耳边叮嘱道:“哪怕太孙妃说的良种再重要,你也要先照顾好自己,这才是你的首要任务,别到时候,良种带回来了,你却……”

孙妙涵有点哽咽的说不下去了,虽然胡善祥早就说让她放心,有郑大人在,而且还有她交出去的发豆芽的方法,只要在海上不遇上什么大风大浪或者倭寇野人,夫君一定不会出事的,但孙妙涵还是放不下心。

许道中没说什么良种比自己的性命要重要的多的话,虽然他心里是这么觉着的,只要一想到太孙妃说的良种可以让大明百姓远离饥寒,人人都能吃的饱饭,许道中觉得为此舍弃再多都是可以的,哪怕是自己的身家性命,但这种事在妻子面前就不用说了。

但看到孙妙涵眼中的担忧和爱意,许道中还是温和的安抚着道:“我向你保证,我一定会平平安安的回来,带着良种回到大明。”

孙妙涵擦了擦眼角沁出的泪珠,安心的点了点头。

坐在马车里的胡善祥正在百无聊赖的叠手绢玩,今天朱瞻基不在宫内,她也是闲的无聊,猜到许道中远航孙妙涵一定会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