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叫憨王,憨傻不长脑子的憨。

“是吗?那你倒是说说你现在想说些什么。”

在众人瞧傻子的同情目光下,端坐高台上的皇帝已经在大太监小鼻涕的陪同下来到了汉王身后,而傻不自知的某人还以为众人的同情是给予被自己撅回去的太子的,直到熟悉的声音从身后响起,才僵着脸转过身,和众人一起行礼。

皇帝没有发火的意思,只声音淡淡的免了众人的礼。

“说啊,怎么不说了?喝了几杯马尿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太子说的真没错,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居然有脸为难小辈,也不怕人笑话。”

皇帝的威严还是挺让人畏惧的,那种大权在握,生杀予夺尽在掌握的气度和太子的仁慈,朱瞻基的蓬勃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朱高煦极为不同意老爷子缘由责怪在自己一人身上,不愿意的开腔道:“儿子见太孙和郑和兄弟聊的那么开怀,就想着也凑过来热闹热闹,哪里知道我一来,他们就谁都不开口了,还拿话搪塞我。”

“儿子是谁啊,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什么牛鬼蛇神没见过,又不是外人,有什么话不能让人听的,他们合起伙来排挤我一个,爹您不帮我说话,还怪我,儿子这也太委屈了。”

在胡善祥等人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下,汉王学着受委屈的幼童向父母诉说怨念的模样,恍惚让人以为他真的喝醉了,酒意上头胡言乱语,可胡善祥却知道对方面上醉意朦胧,实际上清醒的很。

喝醉酒的人说话颠三倒四的,这一点汉王就完全不像了,更别说他们几个人没一个傻的,就汉王这副根本过不了关的演技怎么可能让人相信,太子、朱瞻基、郑和三人平静的面容更反射的对比了汉王无理取闹的行径。

好家伙,你还越说越上瘾了啊。

原本有太子过来打圆场,存了几分息事宁人心思的胡善祥不想和汉王计较,无论输赢都闹不愉不说,也让文武百官看了笑话,让人笑话天家父子、兄弟、叔侄关系不睦,甚至牵扯到了女眷的身上。

但汉王这越演越过的戏码就让人不高兴了。

不就是想让她胡善祥承认自己刚刚大不敬的和太孙、郑和谈论皇帝的年号吗?

她认就是了。

WHO怕WHO啊!

第85章 灯月长明 想看他们太子府的笑……

想看他们太子府的笑话, 也得真有笑话让汉王看才是。偏偏子虚乌有的事,被汉王硬生生造谣,若是胡善祥不接了这茬, 顺便把戏给唱下去, 让太子或者太孙一力承担, 怕是会给人落下个不能担事的名声, 日后在后宫中处事还有什么威严可言。

不理会朱瞻基在一旁给自己使眼色的小行径, 胡善祥沉稳大胆的开口对着皇帝道:“汉王只听到了些细枝末节便嚷嚷了出来,孙媳一时间也没有反应过来, 便没有回答,并非有意和太孙与郑大人一起排挤汉王。”

“汉王当真是误会了。”

“是啊, 是啊。二弟, 小辈们凑在一起说些悄悄话罢了, 咱们做人长辈的偷听就已经不对了, 怎么能在这胡搅蛮缠呢。”太子紧随其后, 一脸儿子和儿媳不肯和你计较, 你要知恩的大度模样,气的朱高煦差点想打人。

皇帝没有说话, 不聋不哑不做家翁,有些时候, 儿孙们之间的争执和摩擦,他这个一家之主亲自下场只会让气氛更凝固,争端更僵持,所以有时候哪怕身在当场,做个定海神针,该装聋作哑就装聋作哑,该做主消弭争端也不能置若罔闻, 这个度他已经很有经验的把握住了。

恰如此时,看两个儿子吵吵,虽然心里怒气汹涌,但还不到他一锤定音的时候,于是,朱棣便闭口不言,只静静地看着事态的发展。

大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