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2 / 2)

地问道。

老板本来也是没话找话,随便捞了两句就胡乱说出口了,听到宋莘的反问,心里瞪时就不好了。

枉她日日精明,今日却犯了糊涂,没想过这位姑娘可能是刘家亲戚那一层,以她的气度,出身必然不会比刘家差的,就算不是亲戚,家里也可能是刘知府的同僚。

想到这里,老板心里越发不安。

“姑娘认识刘大人?您不会是来槐安探刘家的亲的吧?”她小心翼翼地试探。

宋莘见她神情戒备了许多,猜到她的担忧,于是摇头安慰道:“不是,只是知道他是这里的知府,老板不必担心,我不会说什么的。”

老板见她神色坦然,自己反倒脸红起来:“嗐,姑娘说得对,是奴家多虑了。你看看想要什么,我与你打个折价,今日就不赚你的钱。”

“那怎么行,该给的还是要给。”宋莘摇头,从木柜里拿出几卷金银色绣线。“就要这些,麻烦掌柜的帮我们结一下账。”

绣线包好,老板要给宋莘半价,最后宋莘还是执意给了全价,然后才从铺子里‘逃出来’。

大街上人越来越多了,见有这么个身姿绰约、容貌秀丽的女郎从绣坊里出来,其中有不少把目光都落在她的身上。

女儿节之所以叫女儿节,这与女子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年轻美丽的未婚女子,走在道上,就是最打眼的存在。

宋莘带着红桃走了一段路,中途被两个年轻男子拦下,要送花环。

男子在女儿节送女子花环,代表倾慕之意,宋莘还不知道其中的成文规矩,但也知道随意收陌生男子的东西不好,便一脸尴尬地拒绝了,然后逃也似地来到了湖边,准备泛一会儿舟,在对岸下船回去。

凌烟湖的对面是一排青楼,楼下烟花翠柳,楼上便是高官文人最爱去饮酒作乐、论经议典的地方。

四书阁二楼靠湖的外间里,傅昭临坐在北面的高座上,下面围着四五个官员,以及两个带着冠帽的书生。

今日是初七,槐安长街最热闹、也最有生气的时候,缝着这么好的日期,槐安的太守常易宴请了傅昭临去四书阁聚会,顺带也请了同样从安都城来的两个监考官,钱大人和周大人。

太守常易有两个儿子,一个常凡,二十一岁,另一个常青,十六岁,两个都是槐安有名的才子,也是要参加此次秋闱监生。

按照规矩来说,在考试前宴请主考官是不合时宜的,被传出去会落人口舌,也会引发其他考生的不满。

不过傅昭临显然并不是什么守规矩的人,他答应过去,钱大人和周大人便也顺着跟去了。

席间傅昭临的话不多,常易知道他是武举出身,特意绕开了一些文绉绉的话题,找了些本地的闲案同他攀谈。除此之外,便是见缝插针地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做才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