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开在正厅,十二道热菜摆得满满当当,每道菜都有讲究:红烧鱼得是整条的“年年有余”,豆腐丸子叫“团团圆圆”,清蒸鸡要摆成“吉祥如意”的形状。范光坐在主位,左边是老太爷,右边是老夫人,沈兰芝挨着老夫人坐下,柳姨娘和白姨娘分坐两侧,子女们按长幼排开,光是伺候的丫鬟就站了两排,添酒的添酒,布菜的布菜,连换骨碟都有人专门盯着。

“尝尝这道‘全家福’。”范光给老太爷夹了块丸子,“是厨房用八种料做的,取个‘八福临门’的意头。”老太爷刚咬了口,听雪就端着漱口水上前,玉荣却举着个鱼丸喊:“爹爹,这个鱼丸里有松子!”范光笑着点头,沈兰芝温声道:“荣儿慢点吃,别卡着。”青黛立刻上前,用银签子把鱼丸戳开,仔细挑出里面的碎核。

玉芍看着玉苒碗里的燕窝羹,忽然道:“大姐的羹看着比我的稠。”春桃赶紧解释:“二姑娘的是冰糖炖的,更爽口些。”白姨娘瞪了女儿一眼,笑着给老夫人布菜:“这冬笋是新采的,嫩得很。”老夫人接了,随口问:“柳姨娘院里的腊梅开了吗?”柳姨娘刚要答,素心已笑着回话:“开得正好,今早刚剪了两枝给您插瓶。”

玉菱玉茉吃得安静,云芝云兰不时给她们夹菜,见玉茉不爱吃葱,悄悄把她碗里的葱段挑出来。范泊忽然笑出声:“方才看见听雪给荣儿藏了袋糖,是不是?”听雪脸一红,玉荣却举着糖块喊:“二哥也有!我让听雪给你留了块最大的!”范鸿无奈地看了弟弟一眼:“多大了还跟妹妹抢糖。”

饭吃到一半,外面传来小厮的通报:“老爷,烟花都备妥了!”玉荣立刻跳下椅子,听雪赶紧跟上,手里还攥着她的小披风:“小姐披上,外面雪大。”众人移步到庭院,丫鬟们早已在廊下搭了暖棚,摆上了炭盆和热茶,连脚踏上都铺了厚厚的毡垫。

范光亲手点燃第一簇烟花,引线“滋滋”作响时,玉荣吓得往范鸿怀里钻,听雪赶紧捂住她的耳朵,自己却瞪大眼睛看。烟花炸开时,红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玉芍拉着白姨娘的手喊:“那个像我新得的点翠簪!”春桃在一旁笑着接:“姑娘的簪子比烟花还亮呢!”

玉苒望着漫天星火,对青黛说:“把那盒西域来的香膏,分些给各房的丫鬟们。”青黛刚应下,就见玉菱指着天上的烟花轻声道:“像……像去年母亲绣的锦帕。”云芝赶紧递上杯热茶:“姑娘喝点暖的,风大。”

老太爷看着满院的热闹,对范光道:“家里人丁越来越旺了。”范光点头,目光扫过忙碌的丫鬟小厮光是伺候宴席的就有二十多个,管灯笼的、守炭盆的、递披风的,各司其职,连脚步声都透着规矩。老夫人笑着拍了拍沈兰芝的手:“多亏你打理得好。”

烟花落尽时,雪又下了起来,丫鬟们提着灯笼送各房回院,暖棚里的炭盆还燃着,地上散落着些果壳糖纸,都是方才热闹过的痕迹。玉荣趴在范鸿肩上打哈欠,听雪替她拢紧披风,小声说:“小姐,明年咱们还放这么大的烟花。”

范光望着亮着灯火的各房院落,忽然觉得,这大家族的年,从来不是靠金银堆出来的是老太爷手里的酒杯,是孩子们的笑闹,是丫鬟们恰到好处的伺候,是连柳姨娘给玉菱添件衣裳、白姨娘给玉芍擦去嘴角的酱汁,都藏着的烟火气。雪落在琉璃瓦上簌簌作响,把这满院的暖意,裹得愈发厚实了。

第11章 岁岁年年

大年初二的范府,门楣上的“福”字被融雪浸得愈发鲜亮,门房早已按品级排好了迎客的次序头拨是范老夫人的娘家徐家,再是沈兰芝的母族沈家。

小厮们捧着烫金名帖册侍立两侧,棉鞋上沾着的雪沫子刚化,就赶紧用布巾擦干净,生怕污了青石板路。

辰时三刻,徐家的马车停在了雕花门楼前。徐大郎穿着件石青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