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谁立了大功?”玉菱轻声问,“是魏老将军吗?”
“说起这个,才叫传奇。”范光的语气里多了几分敬佩,“是魏将军新收的徒弟,听说原是个平民出身的士兵,在这次战役里出了奇策,亲率三百骑兵绕后突袭,断了胡人的粮草,才一举得胜。魏将军上了奏折,说这小伙子有勇有谋,圣上龙颜大悦,直接封了护国大将军,下了调令,不日就要回京受封呢!”
“平民出身的大将军?”白姨娘惊讶地睁大了眼,“这可真是闻所未闻。”
玉芍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平民出身、遭过难、被魏将军看中……这些字眼像散落的珠子,在她心里慢慢串了起来,却又不敢确定。她悄悄抬眼,见沈兰芝正看着她,目光温和,带着几分了然,脸颊顿时有些发烫。
“这才是真英雄!”老太爷抚着胡须,语气激昂,“不问出身,只看本事!等这位将军回京,咱们范家定要备份厚礼,登门道贺!”
“爹说得是。”范光点头,“我已让人打听了,这位将军姓霍,单名一个峥字,听着就有股硬朗气。”
“霍峥……”玉芍在心里默念这个名字,茶盏里的水面轻轻晃了晃,映出她微微泛红的脸颊。真的是他。那个雨夜里穿着破衣、眼神却比星辰还亮的人,那个接过她的杏仁酥、说“此恩必报”的人,竟真的回来了,还成了护国大将军。
玉荣没注意到二姐的异样,正拉着沈兰芝的袖子撒娇:“娘,等霍将军回京,咱们去街上看好不好?我想看看大将军的盔甲是不是真的像鱼鳞一样亮!”
沈兰芝笑着点头:“好,等戒严撤了,就让你爹带你去。”她看了眼玉芍,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有些缘分,兜兜转转,终究是要再遇上的。
正厅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大家说着要去城门口迎接,要给霍将军准备贺礼,连平日里最安静的玉菱都笑着说:“我要写幅字送给他,就写‘护国卫民’。”
玉芍坐在角落,听着众人的笑语,手里的茶渐渐凉了,心里却像揣了团火,暖融融的。她想起那枚被藏在妆匣底层的“峥”字玉佩。
戒严刚撤的第三日,京城就炸开了锅护国大将军霍峥今日回京受封。百姓们早早挤在街道两侧。
玉荣天不亮就拉着玉芍往外跑,手里还攥着两枝刚摘的石榴花:“二姐你看,这花红得像将军的盔甲!”玉芍被她拽得踉跄,嘴里嗔怪“慢点”,脚步却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些。
沈兰芝早料到她们会去,让听雪跟着,还特意叮嘱:“别挤太前,注意规矩。”此刻听雪正护着两位姑娘,在人群里寻了个靠前的位置,能清楚看见街面。
“来了!来了!”人群忽然骚动起来。远处传来整齐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先是铁甲反光晃得人睁不开眼,接着是一队威风凛凛的骑兵,簇拥着中间那匹高头大马。
马上的将军身披亮银甲,腰悬长刀,面容刚毅,下颌线绷得紧紧的,正是霍峥。他目光平视前方,带着久经沙场的沉稳,可那双眼睛,亮得像淬了火的星辰,扫过人群时,带着股慑人的英气。
“哇!好威风!”玉荣踮着脚拍手,忽然眼睛瞪得溜圆,拽着玉芍的胳膊猛晃,“二姐!你看!是他!是那个乞丐!”
玉芍的心猛地一跳,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阳光下,霍峥的侧脸轮廓分明,虽比那日雨里清瘦了些,眉眼间的英气却丝毫未减。真的是他。
她慌忙低下头,脸颊烫得能烙饼,耳边却全是玉荣的惊呼:“真的是他!他成大将军了!二姐你看他的盔甲,比鱼鳞还亮!”
周围的闺秀们早已红了脸,把手里的花往霍峥马前抛,娇声喊着“将军威武”。玉荣看在眼里,把手里的石榴花往玉芍手里塞:“二姐,你也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