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芍别过脸:“我不过是想……”

“想什么?想在众人面前出风头?”玉苒打断她,目光清亮得像淬了冰,“弹琴本是雅事,可你偏要在诗会时特立独行,还要弹《广陵散》这种剑拔弩张的曲子你当侯府的姑娘们看不出你那点心思?”

她指着不远处正低声说笑的几位贵女:“她们方才看你的眼神,是看一个不懂规矩的跳梁小丑!你以为穿得华丽、嗓门响亮就是体面?错了!真正的体面是藏在规矩里的,是让人敬你、重你,而不是背后笑话你‘范家庶女像歌姬’!”

“我才不是歌姬!”玉芍猛地抬头,眼眶红了。

“那你今日的行径,和歌姬争着献艺有什么两样?”玉苒的声音更冷了,“你是范家的姑娘,我是你嫡姐,咱们的名声是绑在一起的!你被人耻笑,我和荣儿、菱儿、茉儿,哪个能逃得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话娘没教过你?”

最后一句话像重锤,狠狠砸在玉芍心上。她看着嫡姐眼里的失望,想起方才众人若有似无的鄙夷,忽然觉得身上的石榴红袄裙重得像枷锁,压得她喘不过气。

“我……我知道了。”她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

玉苒深吸一口气,语气缓和了些:“回去吧,别再乱跑了。待会儿宴席上规矩些,别再让人挑出错处。”

玉芍没说话,转身往暖阁走,背影竟有些蔫蔫的。玉苒望着她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这妹妹的心气太高,偏生眼界太窄,若再不知收敛,将来怕是要吃大亏。

第21章 定亲

入夏的风带着栀子花的香,漫进范府的正院。沈兰芝刚和范光看过新到的夏布,就见门房匆匆来报:“老爷,夫人,端王妃带着位嬷嬷来了,说是特意来拜访。”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里的诧异。范光整了整衣襟:“快请。”

片刻后,端王妃带着位穿宝蓝色褙子的嬷嬷走进来,那嬷嬷手里捧着个红漆匣子,脸上带着喜庆的笑。落座奉茶后,端王妃开门见山:“范大人,兰芝妹妹,今日来是带了桩喜事我家砚儿,想求娶范家大姑娘玉苒。”

沈兰芝手里的茶盏轻轻晃了晃,茶水溅出些许,她却顾不上擦。范光也有些怔愣,随即拱手笑道:“王妃说笑了,小女蒲柳之姿,怎配得上世子?”

“范大人太谦了。”端王妃笑着看向身边的嬷嬷,“这位是京里最有名的张红娘,专管世家婚事的。前几日我问过砚儿,他说在寒山寺见过玉苒姑娘,又在春日宴上瞧着姑娘端庄得体,心里早就认定了。”

张红娘打开红漆匣子,里面是龙凤呈祥的庚帖和一支赤金点翠的凤钗,都是定亲的信物。她笑着说:“世子爷说了,非范大姑娘不娶呢。”

沈兰芝定了定神,对一旁的青禾道:“去请大姑娘来。”

玉苒正在院里跟着周嬷嬷学看账本,听见传唤,心里隐隐有些不安,整理好衣襟才跟着青禾进来。一进正厅看见端王妃和张红娘,还有那红漆匣子,顿时明白了七八分,脸颊“唰”地红了。

“苒儿,见过王妃。”沈兰芝示意她行礼。

玉苒屈膝时,眼角的余光瞥见屏风后站着个人,青衫素色,正是沈砚。他大约是跟着母亲来的,此刻也正望着她,耳根红得像染了胭脂。四目相对的瞬间,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移开目光,空气里仿佛飘着寒山寺的桃花香,又甜又暖。

“玉苒姑娘,”端王妃笑着招手让她上前,“砚儿的心思,想必你也能猜到几分。今日我带红娘来,是想问你,愿不愿意嫁入端王府,做我家的世子妃?”

玉苒的手指紧紧绞着帕子,心跳得像打鼓。她想起寒山寺的桃花,春日宴的海棠,还有沈砚温和的江南口音,半晌才抬起头,声音细若蚊蚋,却清晰可闻:“全凭父母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