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襁褓别
京城范家老宅的天井下,那株百年紫藤正绕着花架攀援,新抽的绿藤在暮春的风里轻轻晃悠。产房里刚落了地的婴孩哭声清亮,像碎玉落进银盘,撞得满院都有了生气。
范敬之在书房里踱了三圈,手里的檀木念珠转得飞快。长子范光刚接了湖广总督的调令,三日后就得携家眷离京,可偏在这时,沈兰芝诞下了嫡幼女。
“老太爷,老夫人让您过去瞧瞧呢。”
丫鬟轻手轻脚地进来回话,话音刚落,就见白姨娘扶着个小丫鬟的手,端着一碗刚炖好的燕窝进来了。
她穿着件月白色的素绸襦裙,鬓边簪着支珍珠步摇,说话时总带着三分怯意:“老太爷,五姑娘生得真好,就是……”她垂眸叹了口气,“湖广那边路远,听说一路要走两三个月,车里闷得很,小婴儿哪受得住?前儿个李尚书家的小孙子,就是路上染了惊风,没等到地方就……”
范敬之眉头一沉。他是卸任的都御史,一辈子刚正,却也疼孙辈。这孙女刚落地,细皮嫩肉的,确实经不起长途颠簸。
正说着,范老夫人抱着襁褓进来了,脸上满是喜意,见了白姨娘却敛了笑:“你倒是消息灵通。”
她把襁褓往范敬之怀里一塞,“你自己看,这丫头多精神,留着给我们老两口作伴,不比跟着去遭罪强?”
襁褓里的小家伙像是听懂了,忽然蹬了蹬腿,哭声又响亮了些。范敬之僵着胳膊抱了会儿,粗糙的手指碰了碰那软乎乎的脸蛋,眼底的严厉渐渐化了:“留下就留下。我范敬之的孙女,在京里还能受委屈?”
白姨娘连忙笑道:“老太爷说的是,有您和老夫人护着,五姑娘自然是金枝玉叶。”她心里却松了口气嫡女留京,自己的一双儿女跟着老爷去湖广,往后在老爷跟前的分量,总能重些。
三日后清晨,范府门前车马齐整。
沈兰芝穿着件石青色的褙子,脸色还有些苍白,她走到老宅门口,望着那扇紧闭的朱门,眼圈通红:“娘,我能……再看孩子一眼吗?”
范老夫人拍了拍她的手:“去吧,路上照顾好玉苒和鸿儿,别惦记这丫头。我每天让丫鬟给你捎信,告诉你她长了几颗牙,会翻身了没有。”
嫡长女范玉苒已经七岁,牵着弟弟范鸿的手,懂事地说:“祖母放心,我会帮娘照看弟弟的。”她回头望了眼老宅,心里有点羡慕那个刚出生的妹妹不用跟着坐长途马车,还能天天陪着祖父祖母。
白姨娘抱着四岁的庶子范泊,身后跟着丫鬟牵着的庶女玉芍,笑着给老夫人行礼:“老夫人保重,我们到了湖广就给您回信。”柳姨娘则抱着一对刚满周岁的双生女婴玉菱、玉茉,怯生生地站在后面,连话都不敢多说。
范光一身藏青官袍,最后看了眼老宅的飞檐,沉声道:“爹,娘,儿子走了。荣儿……就劳烦您二位了。”
“去吧。”范敬之挥了挥手,声音有些哑,“到了任上好好当差,别惦记家里。”
马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吱呀”的声响,一行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巷口。沈兰芝撩着车帘的手一直没放,直到再也看不见那熟悉的门扉,才用帕子捂住了嘴。
老宅里,范老夫人把襁褓放在铺着软褥的摇篮里,低头逗着:“小丫头,你爹娘走啦,以后就剩咱们仨啦。”她从妆匣里取出个小小的长命锁,上面刻着“平安”二字,轻轻扣在婴孩脖子上,“祖母给你戴上,保你一辈子平平安安。”
范敬之搬了张太师椅坐在摇篮边,手里拿着本《论语》,却没看,只是盯着那小小的身影瞧。过了半晌,他忽然道:“这丫头的名字,就叫玉荣吧。范玉荣,跟她姐姐玉苒的名字连着,也盼着她像玉一样,在京里好好长。”
马车在湖广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