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内,烛火摇曳,青烟袅袅。
朝阳透过厚重的窗棂,洒落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映照着殿内神色各异的群臣。
云郡亭身着绣金蟒袍,身姿挺拔,神色冷峻。甫一站定,便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复杂目光。
“启禀陛下,”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出列,他身形佝偻,手中的笏板微微晃动,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却又透着一股执拗。
“太子殿下推行的考成法,实在是让地方官员们苦不堪言!这考核细则太过繁杂,稍有差池便要受罚。地方政务本就千头万绪,如今为了应付考核,官员们整日提心吊胆,如此下去,谁还敢为朝廷尽心尽力?”
云郡亭神色平静,目光温和地看向这位老臣,而后迈出一步,对北和帝行礼后不紧不慢地开口。
“启禀圣上,考成法的初衷,是为了让官员们各司其职,提高办事效率。如今国家内忧外患,若没有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政令如何能迅速传达并有效执行?百姓又怎能过上安稳日子?”
话音刚落,另一位身形魁梧的官员紧接着站出来,他双手紧握,言辞颇为激动:“太子殿下所言虽有理,但这考成法实施后,地方上的许多事务都受到了阻碍。”
“就拿治水一事来说,为了达到考核标准,地方官员们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赶进度,工程质量堪忧。而且,为了邀功请赏,弄虚作假之事屡见不鲜,这岂不是违背了改革的本意?”
云郡亭目光如炬,直视着这位官员,神色平静却透着威严:“李大人,出现个别弄虚作假的现象,恰恰说明考成法的监督机制还需完善,而不是要否定整个考成法。”
“任何改革,在推行之初皆会遇到困难。当年,我朝先祖推行均田制时,同样遭遇重重阻力,可正是因为坚持下来,才有了如今的繁荣。若因些许阻碍便退却,国家又谈何富强?”
他看似说得云淡风轻,却一语中的。
就在这时,杜文卿信步而出,眼神中早已没了原本的挫气:“陛下,诸位大人!太子殿下推行的考成法,实则已初见成效。”
“自实施以来,各地赋税征收效率大幅提升,以往拖沓的政务如今也能完成。虽有个别弊端,但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应着眼于长远,完善制度,而非一味指责。”
紧接着,又有几位大臣站出来表示支持。
“是啊圣上,考成法让勤勉的官员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真正为百姓谋安宁。”
“太子殿下高瞻远瞩,改革乃大势所趋,我们理应拥护。”
支持的声音此起彼伏,与反对之声交织在一起。
云郡亭身处其中,却波澜不惊。
眼见愈演愈烈,北和帝也不得不出面制止。
他瞥向金良,后者即刻会意,高声喝道:“肃静!”
“诸位爱卿,”北和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众臣顿时安静下来,“太子推行考成法,丈量田亩数,实属大功一件。朕以为考成法可行,诸位也不必再议!”
北和帝的目光在群臣身上一一扫过,最终落在云郡亭身上,眼中满是期许。
云郡亭心中一喜,跪地谢恩:“儿臣遵旨。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和天下百姓的期望。”
殿内一片寂静,少顷,金良迈出一步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时,一位年迈的大臣,手持笏板,步履蹒跚地走出队列:“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北和帝看向他,问道:“章爱卿有何要事啊?”
兵部尚书章文焕回道:“启禀圣上,西酌帝以君后之礼迎娶南楚承王叶明霄,两国联姻,此举来者不善呐!”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一片哗然。
“陛下,岭西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