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她日过三竿还不起床时,夜母觉得很奇怪,到她的门前望了望,但是想了想可能是病后身体虚弱,所以就又转身回去了。

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发现夜莺还没出现,就觉得有点不妙了在作息时间十分标准的女儿身上发生这种情况,以前……似乎也曾经有过一次。

所以她终于按捺不住了,跑到夜莺住的小楼前,看见了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孜孜,立即问:“莺儿呢?”

“小姐,小姐她……”孜孜终于忍耐不住,抓住她的手臂就哭了,“又离家出走了啦!”

“什么!这次的理由是什么?”

“小姐……小姐昨晚和我一起到老爷夫人的房前,听到你们在商量为了她而辞官的事情,小姐回来后,很久都没能入睡,她说,于至善是个好人,是她以前没有想周全,而且,她也不愿意老爷夫人为了她而做出这么大牺牲,所以她……她就……”

所以,她又踏上了漫无目的的旅程。

“不过,我当然知道你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顺着京城到扬州的路去寻找我啦,像我这样的聪明人,当然是……躲在最安全的地方了!”

她直奔京城近郊的尼姑庵,这边有两个年轻的姑子,以前是妙素观的,和她也是好友。自从妙素观开发出素斋,并且豆花在全城出名之后,她们就被分到这边的一座小庵堂中,看守着妙素观的几块种了黄豆的地。

现在是冬天,当然不需要种地,闲极无聊的小尼姑遇见当初天天来吃豆花的小姑娘,三个人投缘又契合,那两个姑子恨不得把她发展成自己人,天天混一起玩才好。

做完了早课,一个尼姑回家看爹娘去了,剩下一个了清和她坐在炕上闲聊:“说真的,当尼姑也不错啊,每天只需要做个早课,庙里的田地也有善男信女帮你种,香油钱给庙里留一半咱们自己留一半,逢年过节朝廷还赏赐僧袍,虽然光头是难看了点,但是我觉得你也挺适合戴帽子的……”

“但是,了清你不了解我对红烧肉和排骨汤的爱啊……”夜莺长叹一声。

“得了吧,你现在是年轻,二十岁之前吃什么都不胖,等到二十岁后,什么都不吃也会胖,到时候你基本也就告别荤菜了。”

“我宁可告别生命,也不会告别荤腥的。吃就是我活着的最大意义。”她趴在暖暖的炕上,软得就像一只猫,“对了,了空怎么回家了?”

“你真是舒服得都不知道日子了,明天是上元节啊,了空家人都在的,她是小时候体弱多病所以才被施舍到庙里,其实她家很不错的哦,兄弟四人个个都开店的……哎,我跟你说啊,她四哥还没成亲,长得还不错,虽然你嫁出去希望渺茫吧,但是我们替你说说好话,也许……”

“算了,我对嫁人已经绝望了。”她深沉的说,依然趴在炕上一动不动。

“哎,别这么绝望嘛……”了清正安慰她,外面忽然传来喊声:“了清,住持叫你赶紧回去!”

了清赶紧从炕上跳下来,跑出去:“了悟师姐!”

“明天上元,有很多人会来观里上香的,肯定会缺人手,你赶紧回去,明天一天有得忙呢!”

“是,我马上就走。”她匆匆地应了,赶回屋内抄起自己的经书和念珠,打包了洗漱用品,对着夜莺说了一句“晚上你一个人自己小心点”,就匆匆跟着师姐离开了。

“还别说,真有点冷清呢……”

了清走后,夜莺一个人趴在炕上继续暖着身子,不肯挪动。

白天还不怎么样,晚上一到,天黑了下来,被竹林层层围住的小庵堂,周围竹影摇动的声音簌簌作响,松风呜呜,凄惨无比。

今日元宵,城里应该是处处花灯,热闹非凡,可这里只有一灯如豆,照得四壁凄清。从窗外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