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打出去,银钱堆起来,就是办学堂的时候了。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眼下,她连塾师试的报名可能都搞不定。
报名塾师试需要照身贴,持照身贴者,现场报名即可参加考试。
而原主是被家里赶出来的,自然没有照身贴。
若无照身贴,则需要官员出具文书,提前为其申请参考资格。
天子设置这条律令的初衷,是不希望照身贴丢失来不及补办的有才之人错过机会。但底下贪官蠹虫钻了空子,将这变成一场买卖,要出高价才能从官员手里买到参考资格。
普通老百姓哪有这个闲钱?若丢了照身贴,等上一年两年,也好过倾家荡产。
而有这个闲钱的,肯定是士族乡绅。但士族乡绅不缺银钱,自然不需要当塾师养家糊口。
士族乡绅一般不会走塾师晋升路,毕竟这条路需要真才实学和时间积淀,不如科举入仕那般有操作空间,更不如科举入仕前景光明。
因而,会高价买通官员申请塾师参考资格的,一般是逃亡的罪犯,或者敌国细作。一旦混入塾师队伍,就不易暴露身份。
只要银钱给够,地方贪官甚至会为这些罪犯细作遮掩身份。毕竟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宋颜叫赵无名帮她弄这个参考名额,除了确实需要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她希望赵无名注意到这个漏洞,还读书人最后一片净土。
她把这个想法包装得更高大上些,说与赵无名听,赵无名看她的眼神果然又增添了几分赞赏,说她有惊世之才,亦洞若观火心怀天下,说她若为男子,定要将她举荐给朝廷。
宋颜趁机说出自己的志向是当一名教书匠,为朝廷培养更多人才,奈何她是被家里赶出来的,没有照身贴
,无法参加塾师资格考试。
不料说到关键处,正想郑重拜托赵无名给她弄个参考名额,就被拿着锅铲闯进来的李昭宴打断了。
不知为何,一看到李昭宴,她就忘了正事,只顾关心他的身体。
也许,这就是亲情的力量吧。手足之情、父母之爱,是她最缺的东西。这段时间,李昭宴都让她体验到了。
时而慈爱如母,时而稳重如兄,时而活泼如弟,时而可爱如妹。还有刚才他怒怼赵无名,眉宇间流露的霸气和护短,让她回忆起前世父亲在世时,那久违的安全感。
想到这些,她突然不后悔刚才没哄赵无名。
若是哄了,岂不寒了李昭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