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3)

荒不着急还债还往出花钱收豆角的道理?

村里也有不少在铁中上学的孩子,连心在铁中门口卖饭早不是啥秘密了,要是让那有红眼病心又不正的知道连心挣到钱了,说不得就有祸事上门。

所以老两口觉得自己出面,就说儿子有门路晒完的豆角干冬天有人包圆儿这样最好。既不得罪人,又能给连心省下不少麻烦。

连玉到前院儿的时候院子里正热闹着,提篮子的,背袋子的,还有赶着驴车往二爷爷家卖豆角的。赶驴车的在这时节可以算卖豆角的大户,一车装了三大袋,据说是最后落秧的豆角,全拉来了。

一斤两毛七,二爷爷和连玉忙着过称,二奶奶在一边拿圆珠笔记账付钱,偶尔遇到那生虫长斑的豆角她还得负责跟人理论挑出来不要。这活儿也就她老人家能干,二爷爷抹不开面儿,连玉年纪太小拿不住人。

老两口预计豆角也就收上两天村里就差不多没有了,打算明天起早去早市上再转转,怎么说也得准备出来三四百斤的豆角干留到冬天用。

热火朝天地忙活一上午,快到中午的时候总算安静下来。

连玉回到后屋一看,连心正光着两条腿坐在炕沿上,龇牙咧嘴地往右腿膝盖上抹白酒。

那酒还是早晨上坟剩下的呢。

连玉瞬间汗毛都立起来了,“姐!你这是咋了?”

第10章 赵婆子破财

连心本来骑着她的二八大杠是要去县里的五金一条街买铁锅的。哪知刚下车就被旁边刚刚开业的一家旧货店老板给热情地拉进店里。

她脸皮儿薄,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原打算在店里转一圈就走,权当给老板长个人气。结果刚进去没几步路就看到一台二手七八成新的面条机。

连心前两天做焖面的时候在村上老李家商店压过两次面条。比自己手工和面擀面条快得多不说,压出来的面条粗细更均匀,做出来的焖面也比她第一天试着手工擀出来的面条更好看。主要是省时间还省力气。

但是老李家商店的面条机放在商店后边做仓库的厢房里,用塑料布钉窗户上当玻璃用的一间红砖房,卫生状况实在是堪忧。

要是赶上有人来商店买东西,老李家那刚进门的儿媳妇每次都是先把机器停下去照应买东西的人,等人走了才顾得上面条机。本来二十分钟能压完的面条,连心去那两次都是半个多钟头才完事儿。

这回自己做生意了,怎么也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对付过去,又赶巧遇到这么一台二手机器。比李家的那台稍大一点儿,面刀共有粗细五把呢。老板还说了,保修三个月,出问题他亲自上门修。

连心把这台面条机从三百八十块钱还价到二百七,老板还额外饶她一条传送皮带。又看她骑自行车不方便带,从店里拿了几块木板给钉了个箱子装机器。

机器是大,但也真沉啊,再加上一口12印的大铁锅,一路上连心蹬车蹬得衣服湿得透透的。

好不容易费劲巴力地骑到二院南边快到村口的时候,后车轮又陷进沙窝子里了。连心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才把自行车推出来。

直到回到家把面条机和铁锅卸下来连心才算松口气。人一轻松才觉出身上有些不对劲,回屋脱下裤子一看,右腿膝盖骨从中间往右滑了有一寸多。

倒是不疼,稍稍有些难受而已。连心自己伸手摸了又摸,心里大概有点底。仗着年轻底子好,她眼一闭心一狠硬生生把膝盖骨又掰了回去。

掰完下地走一走,没觉出什么异样来,心里还挺庆幸。就是骨头缝儿的位置咝咝啦啦的有些牵痛,她顺手把早上上坟剩下的二锅头倒出来一瓶盖儿,用手指头蘸着往膝盖上抹。

就这么会儿功夫让回来的连玉给瞅见了。

连玉接过酒瓶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