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1 / 2)

虽说只是浅尝辄止的一个吻,她年纪小,也不能教她更多。但桓羡心中原先的怨怒也因这一吻减轻了些,叹口气,抬手理了理她额前凌乱的碎发:“栀栀,你要快些长大。”

“长大了,要做什么呢?”她不解地问。

他搂过她,用俊挺的鼻峰轻轻蹭着她鼻尖:“长大了,就可以嫁给哥哥,做哥哥的新妇。”

到那时候,我们会比现在更亲密。

也不会有什么谢璟李璟,她的心中,将永远只有他一个。

但年幼的她显然不能明白“嫁”这个字的真实含义,只是懵懂地问:“那栀栀现在不可以嫁给哥哥吗?”

童言本无忌,却惹得桓羡唇角止不住地上扬,掩饰性地咳了几声也没止住唇边溢出的笑。她又迷茫看着他,眼中疑惑极了。

遂只能笼统地应她一句:“你还太小。”

“你还撑不起新妇的婚服与花冠。”也理解不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含义。

她似懂非懂地点头,只着了雪白绢袜的一双稚足,站在他坐的那方竹席上,像幼鸟张开柔嫩的翅膀一样张臂抱住了他双肩,并把脸抵在了兄长清瘦却温暖的肩头上。

“那栀栀……会快快长大的。”

……

光阴似箭,转眼就到了秋天,中秋之后的第三天,姜氏于漱玉宫中平安产下一女,因还未正式取名,小名就唤作秋秋。

得知是个女儿,宫中许多人的心都跟着放了下来,尽管他们知晓,以姜氏的卑贱,就算再度生子也翻不出什么浪来,但女儿总归是比皇子更稳妥百倍的存在。

皇帝那边还是一如既往地未有封赏,甚至未有纳入皇室序齿,只有显阳殿的何皇后派她身边的女官常氏送了些贺礼以及温补的药材来,并软语宽慰,日后一定会为小公主讨个名分。

姜氏面上感激,心间却唯有苦笑。

这个孩子是怎么来的只有她和陛下以及在场的贺兰夫人清楚,甚至很难说是不是陛下的种,若是换成别的女人,估计早就一根白绫上吊死了,可她不能,她还有羡儿,还有栀栀和秋秋,所以她忍辱偷生活了下来。

不管姜美人怎么想,对于这个同母的妹妹,桓羡却是很喜爱的,母亲月子里不方便照顾,他便亲自带,也是直至此时才终于敢确定,自己真的扭转了命运的走向。

接下来的一切也都顺利得近乎不可思议。是年岁末,太子桓珹被人发现被大皇子桓陵推入天渊池中,虽被救了上来,但也折腾去了半条命,高烧不治于除夕夜便去世了。何皇后伤毁过度,几乎也跟着去了。

然后是桓陵,他被皇帝幽禁起来,寻以忧死,短短半年间,朝堂的局势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平帝纵使不理朝政,但太子的逝世还是迫使他不得不思考起立储的问题来,毕竟国本不立,底下的争斗就一直不会停歇,打扰他寻欢作乐。

至于立哪个皇子,朝中虽有争论,朝臣们却大多属意三皇子。毕竟国家立嗣以嫡长,大皇子与太子先后去世,按照序齿,就该立三皇子。

况且三皇子是当年世宗皇帝亲口称赞的“聪慧机敏”,亲赐玉圭,怎么看都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唯独陛下不喜。

而陛下不喜三皇子的理由也很简单,他出身低贱,生母原是教坊司的一名乐工,乃贱籍。虽说陛下也没有特别喜欢哪个皇子,但对三皇子母子的厌恶却是出了名的。因而朝臣们虽然认为当立三皇子,却始终举棋不定。

打破这一僵局的,则是江东士族之首吴郡陆氏的家主,时任中书丞的陆升。

他联和卫国公谢敬向皇帝上书,以立嗣以长为由,请求皇帝立漱玉宫三皇子为太子。

紧接着是宣阳殿何皇后与其背后的庐江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