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水光,粉嫩的、带着湿意。身边人流熙攘,哪家淘气的孩子在崔铭旭腰上一撞,扑将过去,满满抱个满怀,柔软舒适的触感,心满意足之感油然而生。

现在这时候,齐嘉应该在皇帝的除夕宴上吧?去年齐嘉也应当去领宴的,结果却留在府里陪他过年。也不知道这小傻子又挖空心思撒的什么不着调的谎。小傻子呀,为了他什么都肯干,真是......

崔铭旭伸手从火炉里捞出一个芋头,刺烫感顺着指尖一路往上爬,好像要咬掉他的手指头。吹着气小心地尝一口,原来烤芋头这种东西也是要人多吃着才香,一个人吃实在没什么滋味。

去年除夕,房里的火炉也是烧得这么旺盛,飘着一丝烤芋头的香味。小傻子酒喝多了,睡着了。脸上又红又透着嫩,好像能掐出水来。崔铭旭原本想俯下身掐他的脸,火光下,两张脸靠得那么近,手指就从脸上滑到了他的嘴上。拇指按上去摩挲,通体一种说不出的爽快滋味。可是还不够,于是身子再放低,脸靠得更近,鼻尖快要碰上,呼吸相闻。

窗外北风呼啸,房里的温度越蹿越高。崔铭旭半眯起眼睛,仔细回忆着齐嘉穿了一身中衣裹着被子的模样。

被子裹得并不紧,露出里头白色的中衣领子,领口也是松松的,在一截细细的脖子下豁开一个口子,里头看不真切,半遮半露。伸去为他拉紧被子的手就这么停在了半途,火苗一跃一跃,好似在怂恿他把手往里再探一些、再探一些,被子底下是衣服,衣服底下是什么?

双手颤抖,眼前立刻跃出另一幅图景。被湖水浸透的衣服地紧紧贴着身体,金锁片玉葫芦叮叮当当落了一地,那时候就那么随意地瞟了一眼,回想起来却深刻得好像就在眼前。齐嘉个头小,却不瘦,捏着软乎乎的,可也不胖,腰是腰腿是腿,摸着应该跟脸一样滑腻。

以前荒唐的时候,也翻过两三本春宫图之类的玩意,现在一股脑往脑门子上涌。想象自己的手已经探到了衣领里,把衣襟慢慢地扯得更开。两手下滑,舌尖自齐嘉的唇徐徐往下,脖颈、锁骨,仔细地、一口一口地咬过。然后是胸口,舌尖打转,唇齿吸吮,湿答答的唇舌含着湿答答的乳尖,再然后是湿答答的......

想齐嘉,想得好似中了魔障,一双眼珠子在晕黄的炉火下幽幽地发绿。

炉火"哔剥"作响,火星四溅,剩下的几个芋头早被烤得黑糊,崔铭旭口干舌燥。

大年初一一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打开一看,是一本《农桑辑要》和一小瓶子伤药。书页边上注满了注解,好一手蝇头小楷,工整得能让那位文曲星下凡的状元郎惭愧。放伤药的小瓶子底下有京城济善堂的店号,就是崔铭旭常找来看病的那位太医开的药堂。这份贴心......

满腔满腹的抑郁都被满城的爆竹炸得一干二净,崔铭旭回过头,对着刚晾上的床单阴恻恻又傻兮兮地笑。

崔铭旭最潦倒的时候,只有齐嘉记得他。

19

冬天,冰锁澄江大雪封城。特意央了家中大嫂给齐嘉做了件袍子,天蓝色的缎面料子上是平安如意的图案,领口袖口滚一圈羔裘,厚实得再冷的天穿著也暖和。棘州与苏州相隔万里之遥,这边附上一封信:"天寒,记得多穿衣,无事莫外出。"翻了山淌了河,跨过几条大江再越过几道峻岭,东西送到齐嘉手上的时候,红梅花蕊里的白雪正无声消融,气候转眼就要转暖,若是穿上,怕是得捂出一身痱子。

崔铭旭瞅瞅自己身上的衣裳,再瞧瞧屋外灿烂的阳光,郁闷一点一点从心头漫上眉梢。算了,反正下个冬天也能穿。

尺笺虽短,情谊却绵长。一封信让人牵肠挂肚了十天半个月才姗姗而来,棘州城的风里已经掺进了青草的香味,江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