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脸犹红红的自然,是气红的。忽然发怒把案上的竹简全部堆到了地上,切齿道:“汉宣能忍,朕亦能忍。好歹,朕比他们年轻!”

熬不死年轻的那个,他还熬不死两个老狐狸么?可桓氏北伐收复半数领土博取人心,他怕的是等不到熬死对方那一日便已经被迫禅位。

元嘉今日来本也是为此,四周宫人早已遣尽。她从袖中抽出早已备好的一卷竹简递给他:“桓谢二氏性若财狼鹰鹯,比之霍光,凶横十倍。陛下该看的不是汉书,而是国史。”

她递过去的正是他们兰陵萧氏的起家史。太.祖齐宣帝受命三朝辅政老臣,却在幼主前往先帝陵墓扫墓之时发动政变,诛灭政敌,大权独揽。后来更是行废立之举,尊禅让,登上皇位。

这是宫闱之内的禁忌。即使已过百年皇权衰落,也不会有人提起。小皇帝脸色阵红阵白,并没有接。

他自然懂阿姊话里意思。下月廿八便是先帝三年祭日,他理应是率领群臣前往钟山建宁陵扫墓的。届时,不管是桓泌还是谢沂,都无法推辞。

因是扫墓,桓泌剑履上殿的九赐待遇也不被允许,也不能带亲卫。他们得胜的几率,自然大些。

小皇帝的心怦怦狂跳,眼神慌乱,倏尔恐惧喃喃,“可是阿姊,当日,朕也会在建宁陵。”

“陛下手握禁军,还怕什么呢?”元嘉的目光却很平静,“为求稳妥,妾也会率人支援,与陛下里应外合。”

“自然,这就要看陛下,肯不肯以身为饵、肯不肯相信妾、把禁军虎符交予妾了。”

小皇帝犹在犹豫,眼神飘忽,俄而落在地上摊开的霍光传上,俄而又看看元嘉。

太原王氏如今效忠于他,这禁军的权力也是实实在在地给了他。利用禁军诛灭桓谢二氏,他是有把握的。且他本人前往祭祀,桓谢二氏的疑心也会大大削弱。此战若胜,皇室可一扫多年「政由宁氏,祭则寡人」的羸弱憋屈,重新把权力收回手中。可此战若败,他必被废。

要赌一把吗?

祖先的狼血似在脉搏中涌动,热气腾腾。小皇帝眼中都似带了煞气,狠狠一握拳:“杀母之仇不共戴天。我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

第 137 章 晋江文学城正版

八月廿八,先皇祭日。

三年乃是大祭,这一日,永兴帝钦点了重臣宗室,随他前往钟山之阳的建宁陵拜谒。

元嘉因是已出嫁妇人,只能留在宫中。谢太后既为先帝之嫂,也不能前往。

这日四更时分小皇帝便起身了。殿外夜色浓稠,繁星璀璨。有秋风南来,吹的宫灯铁马乱撞,一排排禁军肃穆地候在殿外玉阶下,兜鍪上红缨也随风呼啦啦作响。

南风不竞,多死声。辛苦谋划近一月,临行,小皇帝闻着风声,仍是有些胆寒,此事若成,可一举扫除桓谢势力,若不成,可就身首异处、柴天改玉了。wap.xs74w.com

元嘉亲自替他把冕冠戴好,又把他罩在衣裳外的素纱禅衣拉了拉,安慰他:“禁军皆是寒门,只能依附于陛下。诸臣忌惮桓泌,知晓您用意,只会视而不见。妾会请太后之诏,关闭城门,兵围桓氏,世人只会疑心是谢氏行事,不会怀疑到陛下身上。”

世家大族都住在台城外,要关闭外城诸门,单靠禁军是不可能的,需有皇帝和太后旨意。事关谢氏,谢太后必不会同意。元嘉此举是要假传旨意了。小皇帝如霜雪浸心,又问:“卫将军的死,却要如何推脱?”

桓氏跋扈,欺主反上的罪状屡屡皆是,不至于师出无名。可谢沂却是才打了胜仗的国之功臣,事后,天下必定哗然。

元嘉拢手入袖,把调遣禁军的虎符紧紧一捻,冷笑:“他如今,和桓家人还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