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眼靠坐在榻上,身旁那位名叫红莲的女使正轻轻抚着她的背给她顺气。

太夫人听见脚步声,眼也未睁,向郑氏高声怒道:“你听听他说的那些话,他是长本事了,竟连娘都不要了,一心要护着那个小子!”

郑氏接替了红莲的活,安慰太夫人道:“阿姑消消气,气坏身子可就不值当了。儿媳倒是有一个办法,不如阿姑先听儿媳说几句?”

太夫人睁开眼看向她:“什么办法?”

郑氏道:“我都打听过了,那个小子现在是在天下有名的崇临书院读书,长孙说他的学问和一个姓陆的一样好也是真的。阿姑可能不知道,这姓陆的有个爹还在京城当大官呢。既然那小子读书确实不错,不如我们就借此提个条件,想要我们承认他可以,除非他中个进士回来。”

太夫人哼了一声:“我可不想承认他。”

“阿姑别急,您仔细想想,如果那小子真能中个进士回来,承认了他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脸上添光的好事,反之正好有个理由彻底将他赶走。如此一举两得,不至于伤了您和兄公的母子情分,退一步讲,中状元难如登天,这小子要是真有这实力,我们认下也没有坏处。”

太夫人仔细思量了一番,觉得郑氏的话也不无道理:“那我就这样和大郎说?”

郑氏笑道:“不急。这眼看还有一个月多就到仲秋了,阿姑不是想留在这过个节吗,我们拖一拖再松口,叫兄公自个儿先着急去。”

太夫人拍着她的手背,欣慰地笑:“娣妇这个办法确实不错。”

-

清晨的栖云山笼着一层薄雾,旭日初升,金色的光渐渐浸透雾气,一座寺庙在半山腰处若隐若现。

慕怀清一步步踩着山路台阶上去,待金光融化云雾之时,云溪寺已近在眼前,她也累得气喘吁吁。她没想到,这栖云山竟如此之高。

偏头看去,赵知行面若苦瓜,比她好不了太多,别的三个优哉游哉,霍澄走在前头甚至快见不着人影了。

陆居澜要扶她,被她执意拒绝,便放慢脚步在她身边,赵知行见此,更是不好意思叫周近野来扶。

此时,一个鬓发略白的老媪提着香篮从他们边上经过,啧啧了两声:“现在的读书人呐。”

四人对视一番,俱都笑了起来。

陆居澜对慕怀清道:“御书阁那次便知你力气不行,却没想到爬半座山也将你累成这样,早知道该换个去处的。”

慕怀清看着那老人家的背影,惭愧道:“好歹我自己爬上来了,云程兄就别再笑话我了。”

周近野道:“你和知行都不习武艺,平时读书也不好动,改日我送你一对石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