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让秦清霖驾着马车回了趟家,务必在晚饭前赶回来,不能影响晚上售卖。
看到秦清霖时,秦知知就知道这件事成了。
把家里的存货都给他搬上了马车,李氏看儿子风风火火地来,又风风火火地走了。满眼心疼。
秦知知看大伯娘难过。走过去挽着她的胳膊安慰道。
“大伯娘,给知知点时间,到时候四弟就可以在咱们自家做活了。”
李氏擦擦眼泪笑着说“那伯娘可等着了。”
“知知保证说到做到!”秦知知就差举手发誓了,俏皮的样子把大家都逗笑了。
想到明天还要给酒楼送麻辣花生,秦知知知把全家能用的人都安排了活。
大家一起奋战到半夜,才做出秦知知满意的数量。
为了方便秦知知用灶,秦山和秦河又在院子里给她搭了一个灶台。
因为顾家的灶房被征用做麻辣花生了,所以晚饭是去秦家吃的。
第43章 买牛车建作坊!
因为和酒楼有了新的合作,接下来的一个月,秦家和顾家人都忙碌了起来。
秦知知和阿爷,阿奶商量了一下,往酒楼送鱼的活就不做了,让给大爷家来做。
逮鱼和送鱼要占用秦家两个劳动力,秦知知觉得太费时间了。
大爷和他儿子十分感激,大爷的儿子叫秦岳,是秦知知堂伯,为人老实踏实,又能吃苦。
跟着秦江学了几天,秦岳这边慢慢地上了手,每日和弟弟秦峰一起逮鱼送鱼。
秦岳主要负责逮鱼,秦峰主要负责去酒楼送鱼,秦知知亲自带秦峰去了一趟酒楼,见了王掌柜。
秦家用的牛车原本就是大爷家的,现在大爷家每日要往县城送鱼,对秦家和顾家来说自然就没有以前方便了。
而且秦山和秦河还要去各个村子收花生,秦知知决定买一辆牛车。
和自家阿爷说了自己的想法后,秦老汉十分支持,牛车平时能运货,农忙时还能干活。
秦知知不懂买牛,把这件事拜托给了阿爷,秦老汉对此很兴奋,带上大哥和二哥一起去了县城。
三位老人硬是去了牛行蹲了三天才买到满意的牛,秦知知不得不佩服几人的毅力。
有了牛车确实方便多了,秦老汉从此也多了一个活计,就是帮孙女照顾牛。
王掌柜把麻辣花生运送到京城也深受食客喜爱,回来后又找秦知知订购了一批。
秦知知算了算交货时间,就凭目前的这些人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秦知知决定改变目前的模式,她让大伯和爹去收花生时,剥好的收五文一斤,没剥的四文一斤。
乡下人平时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剥花生又不是什么重活,所以很多人愿意剥好再卖。
这样秦知知就减少了剥花生的劳动力,赵氏和姚婆子被秦知知安排一起做麻辣花生。
因为要的急,大爷和二爷家闲着的人也都过来帮忙了,秦知知都是按赵氏一样的工钱算的。
经过半个多月的赶工,运往京城的这批麻辣花生终于做完了。
秦知知美美地睡上一觉,她觉得这样自己太累了,她决定建立个小作坊。
秦知知和家人商量这件事,秦老汉觉得这是有利于秦家村发展的好事,让孙女去找里正。
秦川一听还有这好事,全力支持,没有建作坊的地,村里出,房子他监工找人建。
肥水不流外人田,建房子的人都是从村里找的,秦知知给的工钱高,大伙积极性高。
半个月后,作坊就建好了。
作坊是按照秦知知的图纸建的,建好后秦知知又让人打了一些架子什么的。
然后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