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在胤礽的建议之下,胤祐被康熙放在工部历练,主持军械制造与研发(如鸟枪、火炮、火药),与兵部协同管理军事技术。

胤礽从大清与准噶尔部的长期对抗冲突当中,看到了清军火器的劣势与落后,深感担忧,迫切想要技术升级。胤礽在即位之后,着胤祐专注于火器的研发,组织工匠仿制西洋火器,改良传统火铳射程与安全性,改进火药配比,力求弥补清军火器的短板。

火器研发及火器营一干事务,由胤祐直接向皇帝汇报,对皇帝负责,接受皇帝的亲自检阅。胤祐在工部的研发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自己统领的火器营,形成“研发-测试-列装”的闭环,加快进度。

皇十三弟胤祥,领命管理兵部事务,兼管内务府。胤祥的忠诚与军事协调能力可确保京师与边疆军务联动,内务府总管身份既可监控宗室动向,亦能通过皇家工程(如水利)间接参与民生。

皇十四弟胤禵,领命担任领侍卫内大臣,统领侍卫处,负责紫禁城及皇帝的安全。作为皇帝安全的最后防线,时刻掌握禁宫动态。同时,着胤禵参与全国军务决策,担任“内卫外军”双重职务。

昭乾帝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舵手,在放手让兄弟臣子们各司其职的同时,又巧妙地把控着整个国家这艘大船的航向,把它转向自己选定的方向。他给予兄弟权力,使得他们在各自的职位上得以施展才华,尽忠职守;而自己则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洞察力,在背后默默地引导、监督并协调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