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小时的热烈讨论和反复修改,大赛的主题和详细规则终于敲定。主题依旧是“创想未来,科技筑梦”,规则涵盖了参赛作品的多类型设定(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发明、软件应用、创意方案等)、灵活的参赛方式(个人或团队均可参赛)、明确的评判标准(创新性占40%、实用性占30%、可行性占20%、展示效果占10%)以及清晰的知识产权归属说明(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创作者所有,但大赛有权进行展示和推广等),确保大赛从一开始便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紧锣密鼓地确定好主题和规则后,宣传推广工作随即提上日程,毕竟这是吸引同学们踊跃参赛的关键环节。

侯清泉带领宣传部的同学们挑起了大梁,他们先是精心制作宣传海报。海报以深蓝色为主色调,彰显科技的深邃神秘,其上绘制了各种充满科幻感的元素,如穿梭星际的飞船、忙碌于城市间的智能机器人以及虚拟屏幕等,而“创想未来,科技筑梦”几个大字以醒目的金色呈现,仿佛在向同学们发出科技探索的邀请。

线上宣传也同步展开,学校的官方网站、公众号以及各个班级群都发布了详细的大赛通知和报名信息。通知里不仅介绍了大赛主题、规则,还展示了往届优秀参赛作品,同时罗列出参与大赛能获得的诸多收获,像有机会获得学校科研奖励、得到专业老师指导,甚至有可能将创意作品进行商业化推广等,全方位吸引同学们的关注。

线下宣传同样不容忽视,筹备小组在食堂门口、教学楼前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立宣传点。每次宣传活动,都会摆放一些简单有趣的科技小展品,像能根据声音闪烁不同颜色灯光的音乐灯、可通过手机控制运动方向的智能小车等,这些小玩意儿总能吸引众多同学围观。负责宣传的同学们便借机向大家详细介绍大赛情况,发放报名传单,耐心解答疑问,一时间,科技创新大赛成为了校园里同学们热议的话题,大家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展示科技才华的舞台充满了向往。

邀请评委老师也是筹备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专业评委的参与是保证大赛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关键。在邀请评委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对大赛极具影响力的事情。

我们正逐个拜访学校各院系在科技领域有深厚造诣的老师们时,梁璐老师得知了我们筹备大赛并邀请评委的消息。梁璐老师在学校里一直颇受师生敬重,她教学认真负责,且十分关注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对这类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格外支持。她主动联系了我,表示愿意一同参与邀请评委的工作,并且提议可以邀请她的父亲梁群峰,也就是省政法委书记来参与大赛。

梁璐老师说道:“我父亲一直很关心咱们学校的发展以及同学们的成长,他也深知科技创新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我觉得如果能邀请到他来参与大赛,不仅能从更高层面为同学们提供一些指导和启发,也会让这次大赛更具影响力,吸引更多同学关注和参与呀。”

我一听,心中大喜,这无疑是个绝佳的机会,赶忙向梁璐老师表达了诚挚的感谢。随后,在梁璐老师的陪同下,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大赛介绍资料,其中涵盖了大赛的主题、规则、预期效果以及前期筹备情况等内容,派专人送到梁群峰书记那里,方便他提前了解大赛全貌,同时也附上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邀请函,诚挚地邀请他拨冗出席大赛并担任评委指导工作。

没过多久,便收到了梁群峰书记的回复,他对我们举办这样的科技创新大赛表示高度赞赏,欣然答应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大赛相关活动,这让整个筹备小组都备受鼓舞,大家深知这将为大赛带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关注度,工作起来也更加充满干劲。

随着报名截止日期临近,同学们的参赛热情愈发高涨,报名人数远超预期,这既让我们兴奋,又给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