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满是感慨。这是我们学生会革新工作后的第一个成果展示,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和努力,而这也仅仅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精彩的活动等着我们去呈现。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继续带着大家把学生会的工作做得更好,在这个校园里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也盼望着自己能早日找到回到父母身边的办法,把这段经历分享给他们,让他们为我骄傲。
第3章 筹备科技大赛
校园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让整个校园都沉浸在一片热闹欢快的氛围中,同学们对后续活动的期待值也被拉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我作为学生会主席,深知接下来的科技创新大赛意义重大,它不仅能激发同学们对科技的热情与探索精神,更是展现学生会组织能力和创新理念的关键活动,于是便迅速着手开展筹备工作。
我先是组建了一个专门的筹备小组,成员汇聚了各个专业对科技感兴趣且具备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易学习、王大路、肖钢玉、侯清泉以及主动请缨的大一学弟祁同伟都在其中,大家摩拳擦掌,准备为大赛贡献自己的力量。
筹备小组的首次会议在学校的一间小型会议室召开,桌上堆满了各类资料,有过往类似比赛的策划书、科技相关书籍杂志,还有从各处收集来的科技成果案例介绍,阳光洒落在上面,仿佛预示着这场筹备工作将充满希望与挑战。
会议伊始,我站在桌前发言:“各位同学,这次科技创新大赛是我们为大家搭建的一个展现科技才华的重要平台,要想办好,就得精心筹备,各个环节都得考虑周全,所以今天咱们得把主题、规则这些关键要素先确定下来。”
确定大赛主题成为了首要讨论点。我率先提出“创想未来,科技筑梦”这一主题,阐述道:“这个主题意在体现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的作用,同时也承载着我们对同学们通过科技实现梦想的期待,大家看看是否合适,有想法都可以说说。”
易学习推了推眼镜,认真思考后说道:“从立意来看,这个主题确实很有吸引力,能贴合咱们举办大赛的初衷,不过还得看怎么在后续的宣传、活动开展中让它更深入人心,让同学们一眼就能感受到主题的魅力。”
王大路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错,主题是一方面,与之配套的规则更是重中之重。比如参赛作品的范围,是涵盖实物发明、软件应用,还是要加入创意方案之类的;评判标准里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以及展示效果各自占比多少,这些都得详细规定清楚,不然容易在比赛过程中产生争议。”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认同,随后便分组围绕主题和规则展开深入讨论。
肖钢玉所在小组负责梳理规则中的法律和合规性问题,他一边翻阅资料,一边提醒小组成员:“咱们面向全校同学办赛,规则务必合法合规,像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属、比赛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保障等方面,都得有明确且严谨的条文规定,避免后续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侯清泉带领的小组着重探讨如何在活动各环节凸显主题,他们提出可以从宣传海报的设计、官方网站的页面布局,到比赛现场的布置等,全方位融入“创想未来,科技筑梦”的元素,营造出浓厚的科技感和未来感,比如在海报上绘制星际飞船、智能机器人等科幻图案,搭配上醒目的主题大字,让同学们一看到就能被吸引。
祁同伟被分配到协助易学习整理过往比赛亮点以及思考如何鼓励低年级同学参赛的任务中。他虽经验不足,但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学长,我觉得可以设置专门针对大一、大二同学的创意鼓励奖项,这样哪怕他们的作品在技术层面没那么成熟,只要创意够新颖独特,就有机会获得认可,能大大提高低年级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呢。”易学习听后,笑着肯定了他的想法,并表示会在后续整合讨论结果时重点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