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身份与新起点

随着记忆不断融合,我逐渐清晰地知晓此刻的“赵德汉”正处于汉东大学读书阶段,而且还是学校里的学生会主席,在校园里也算小有名气。不过,名气归名气,当我真正静下心来,去感受这个全新的学生身份时,才发觉有太多琐碎又真实的细节需要去适应和融入。

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校园那有些陈旧却充满韵味的石板路上。我睡眼惺忪地从宿舍的床上爬起来,揉了揉眼睛,看着周围熟悉又陌生的一切,愣了好一会儿神。宿舍是那种老式的上下铺格局,一共四张床,住了六个人,空间显得有些拥挤。

我的床铺在靠窗的下铺,每次醒来,总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外面的光线和温度变化。床沿边挂着一个简易的挂篮,里面放着几本专业书籍、一支钢笔,还有一个小小的手电筒那是为偶尔宿舍停电准备的。被子叠得还算整齐,不过比起军队里的标准,可就差远了,毕竟大家都是学生,平日里也没那么严苛的要求,只要看着不太乱就行。

睡在我对面上铺的是易学习,他是个特别踏实勤奋的人,床铺上摆放得井井有条。靠墙一侧整齐地码着一排历史类书籍,从古代史到近现代史,应有尽有,看得出他对历史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书脊上的字有的已经有些磨损,想必是被他反复翻阅的缘故。床边还挂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平日里读书的心得感悟以及摘抄的一些经典语句,每次遇到感兴趣的话题,他总会翻开那个小本子,和大家分享其中的内容,那认真专注的模样很是感染人。

挨着易学习床铺的下铺,是王大路。他性格开朗,很有经济头脑,床尾的角落里塞着几本经济学相关的书籍,书页间偶尔还夹着他做的一些小纸条,标注着重点内容或是自己的思考。他的床头放着一个小型的计算器,虽然样式有些老旧,但他宝贝得很,说是有时候琢磨一些经济小案例时能派上用场。在他的桌子上,还摆着一个自制的存钱罐,那是他用一个易拉罐改造而成的,里面零零散散地装着一些硬币,他常开玩笑说这是他未来创业的“第一桶金”,每次说起这个,大家都会被他那充满干劲的样子逗笑。

而侯清泉的床位在进门左边的上铺,他这个人比较沉稳内敛,平日里话不多,但一开口总能说到点子上。他的床头挂着一副围棋,那是他闲暇时最喜欢的消遣。棋盘已经有些年头了,边角处微微磨损,黑子白子也因多次使用而变得格外光滑。有时候,他会邀请宿舍里的同学一起下围棋,大家围坐在床边,看着黑白棋子在棋盘上你来我往,气氛既安静又紧张,那也是宿舍里别样的乐趣所在。他的床铺收拾得很干净,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就像他这个人一样,给人一种严谨可靠的感觉。

肖钢玉的床位则在进门右边的下铺,他思维敏捷,对法律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桌子上堆满了各种法律书籍,从基础的法条释义到复杂的案例分析,都被他翻了个遍。书桌上还摆放着一个小型的台灯,那是他晚上熬夜看书时用的,灯罩上有些许灰尘,见证了他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时光。他经常会和大家讨论一些社会上的热点法律事件,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条文和法理依据,讲得头头是道,让大家对法律领域也多了不少了解。

我下了床,穿上拖鞋,趿拉着走到宿舍中间那张公用的桌子前。桌子上摆着几个暖水瓶,有的还冒着热气,那是早起去水房打水的舍友们带回来的。旁边放着几个饭盒,里面残留着昨晚吃泡面留下的痕迹,散发着淡淡的泡面味。桌面有些斑驳,上面有大家不小心洒下的墨水渍、划下的笔痕,还有一些用小刀刻下的玩笑话,这些痕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宿舍独有的“桌面文化”。

简单洗漱完后,我跟着舍友们一起往教学楼走去。一路上,同学们熙熙攘攘,有说有笑,有的手里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