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的水分也沥干了,等油烧红后她控制好柴火,把姜片、大蒜粒、香叶、八角、桂皮放入锅中炸焦后捞出,再把沥干水分的花椒倒入烧红的菜籽油里。

经水洗过的花椒一倒进油里,就发出“滋啦”的声音,像是在谱就着一首美妙的食物乐曲。

等花椒炸至浅褐色后,灶膛里的柴火立即撤出,把柴炭用灰掩上,以免火大把花椒炸焦,影响口感。

离火后,花椒继续在油里烹炸等到时辰够就可以了。

其实,这是顾倾沅第一次炸花椒油,所以她也不知道能不能炸好。

但她是按着前世查的资料做的,应该、或许能炸好吧!

等油温凉下后,顾倾沅把油全部舀出盛进坛子里,花椒也留在油里不用弄出来,让它继续浸泡发酵两日,会让味道更浓郁。

花椒油弄好,顾倾沅也得开始做饭了。

下午从炼油开始,顾倾沅就没有闲下来过。

但因为是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她感觉既有乐趣又充实,连心里都踏实极了。

她看了一眼沙漏,已是申时正,于是开始洗手淘米。

家里爱吃大米饭,日日大米饭不落。

米煮上,顾倾沅开始准备食材。

晚上做红烧肉、蒜蓉排骨,小菜瓜菜都是从园子里摘的,天然绿色有机,吃起来既有成就感又别有一番滋味。

傍晚的余霞在天际被夕阳染红,小院浸染成同样的颜色,看着迷离好看。

日暮下的桃源村处处充满着烟火气,鸟儿飞过,在清风的卷送之下偶有枯叶飘落。

忙碌的一日过去,老屋在各屋歇下之后恢复一片寂静,留下几分温馨。

次日清晨,顾倾沅吃过早饭后就驱赶着马车,带着余笙笙和月儿还有李大娘前往沧浪镇。

顾大成他们则自个在家,照看家中。

赶车的人是顾倾沅,马车在她的把握下赶的又缓又稳当,让李大娘都赞不绝口。

半个时辰后到了沧浪镇,顾倾沅把马车停在车马行,给了两文钱让伙计照看。

她们没去其他地方,而是直接去了佟掌柜的春风布行。

铺子里有客人,顾倾沅四人便自己先随意看着。

等佟掌柜忙完后,她笑着来到顾倾沅面前,“顾大夫,今个儿是来买棉花还是买成衣呢?”

“掌柜的,我们买棉花!”

顾倾沅笑道,把所要买的棉花斤数说了出来。

她把李大娘一家算在内,家里共有十多口人。

按每人两套冬衣算,一件冬衣一斤棉花打底,再加上冬裤在内,一人就得四斤棉花。

顾倾沅来时就和李大娘她们商量好了,先买五十斤棉花回去。

若做完有剩余的,还可以多给刚出生的孩子们做点衣裳。

佟掌柜听完顾倾沅的需求,爽快应了。

“成,那我就给顾大夫准备五十斤棉花。”

她叫来两个伙计,让他们去了后头库房装了五十斤棉花出来给顾倾沅。

一斤棉花四十五文钱,五十斤棉花则是二两二百五十文钱。

顾倾沅见铺子里有冬季穿的鞋靴卖,又每人添了两双。

鞋子加上买棉花的钱,共花去四两五十文。

因为还要去市集逛逛,顾倾沅把棉花和鞋子暂放在布行,等回头再拿。

离开布行,顾倾沅提议:“娘,我们去李大哥家的木匠铺一趟吧。”

她原先就想做个放置药材的药柜子,以前忙着便把这事搁置了。

如今空闲下来,这药柜子还是得做的。

“成,那咱们去一趟。”

李大娘没问顾倾沅去秀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