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谈买卖,自然要问问赵大娘。

“我家田共十来亩,如今老头子不在了,烨儿一个孩子种不了那么多,我就想着卖上几亩,留下几亩够我们婆孙嚼用就成。”

赵大娘叹了口气,“田的价钱我定的三百文钱,毕竟都是些顶不错的田,若卖得太轻贱,太吃亏了。”

她这话说的倒在理,寻常农户人家若家里头有人在,轻易不会卖田卖地,毕竟这是农户人家赖以生存养家糊口的重要来源。

以前赵大伯在时,他为人勤劳肯干实在,田地的活一把抓,连带着赵烨都比村里其他同辈孩子勤快。

如今他不在了,赵大娘这身子骨不添乱已经不错了,能帮上些小忙就得笑出声来。

家里这么多田地,光靠赵烨一个孩子,哪能忙得过来。

赵大娘想卖田地,又不想亏了赵大伯的心血,这才有了好田定价三百文钱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