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菜不同的人做,味道都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馄饨,林悦最喜欢的馄饨是燕皮馄饨,不是那种红皮,而是一种粉粉的燕皮,是用猪肉捶打成肉泥混合着淀粉做成的肉眼。

燕皮要做到十分的薄,煮开后馄饨整体成透明的粉色,燕皮筋道,久煮不烂,还不会浑汤。

吃起来燕皮脆嫩,总有种皮子比肉馅还好吃的感觉。

她们比别的食肆老板多的就是调味这一样东西,之后若是有可能,她还会把铁板美食搞起来,毕竟做调料,她家有个中医,最擅长研制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实在没办法,李青禾的专业在这里不能大大方方的展示,只有自家人才知道她的本事。

李青禾知道十三香是从中药里配置成的调料,由此研制配比了几种味道各有不同的调料,毕竟要论辨认中药她自认不比人差。

林悦的小馄饨馅料用的调味粉就是李青禾研制的,作用就是增香提鲜去腥。

还有瘦肉丸的汤底,和鱼丸的高汤都有李青禾研制的调味料,保证味道独一无二。

至于麻辣烫的汤底,因为这边人吃不了重麻重辣,她采用的是骨汤麻辣烫的做法。

魏朝因为开国皇帝是个奇人,不仅开了海禁,还收复了北方,甚至关外草原也在一直努力收入麾下。

只是碍于草原是游牧民族,人没有固定城池,通常都是打一枪,抢劫一次就跑,草原又大,没有部落的人带路方向容易迷失,因此一直没有什么成效。

但大魏铁骑也并不是颗粒无收,他们反抢劫多次,从草原那边抢了不少的牛羊马匹,给大魏的养殖产业带来了飞速发展的机会。

端州城外二百里左右有个水草丰美适合养殖的草场,皇家在大魏各地适合养殖的地方都设置了皇家养殖园。

因此,牛羊马肉在大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不是前朝那样有律法明文规定,不允许无故杀耕牛。

所以林悦很容易就在府衙开办的商司购买到了牛油,牛骨。

林悦用牛油,鸡油,花生油,高温油炸香葱,大蒜,芫荽,干姜,少量香叶,八角,麻椒这几味调料熬出来的料油作为基底。

然后用买来的牛骨,猪大骨,鸡,猪皮,开始熬制高汤,撇血沫,放入胡椒,白芷,干姜陈皮这四种调料去腥,还不怕因为调料让汤底变色。

大火不盖锅盖熬煮,让腥味充分挥发,等到骨髓熬出来,鸡肉成了渣,猪皮已经化了在过滤杂质。

之后用之前做的料油混合高汤熬煮,放入她们松阳特有的牛角辣椒,这种辣椒有个特点,辣味只有一点点,但十分的香,用来做麻辣烫正合适端州人的口味。

最后的最后放入牛奶,牛奶的加入不仅提升了麻辣烫的层次感,还使其更加醇厚、香甜,这样的麻辣烫才是来汤都能喝的麻辣烫。

除此之外,林悦还做了两款蘸料,一款芝麻油蘸料,一款是麻酱蘸料,喜欢吃清淡的可以不用蘸料,这个蘸料也是供客人的选择更多样化而已。

麻辣烫费了林悦很多心血,步骤重重,也是考虑到不容易被人学去,这么多步骤,这么多配料,关键是成本在那摆着,一般食肆是不会用的,利润小啊。

但大酒楼不怕成本啊,他们成本增加了可以从客人身上找补,毕竟能去酒楼的都没有穷人。

第146章 招人

所以配料才要复杂,新奇,让人想不出来用了哪些东西,就算是资历深的老厨子,想要模仿也没那么容易,就算最后模仿出来了,味道也绝不可能一模一样的。

在食肆开起来之前,最要紧的就是把货源搞定。

林悦跟府衙商司的小吏定了每天十斤的牛肉,一斤牛肉要四十文,不便宜,还有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