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巨大棚子里水灵灵的瓜果蔬菜!那堆积如山的粮食!还有…那位被所有人敬畏地称为“姜姑娘”、手段通天的年轻女子!
他们私下里悄悄议论,眼神里充满了不可思议和深深的敬畏。但没人敢多问一句!能在这样的饥荒年月,拥有这样一片“仙境”般的地方,还能收留他们这些快饿死的人…这位“姑娘”,绝非寻常!
跟着她,有饭吃,有活路!这就够了!其他的,不该问的,绝不能问!
在所有人拼尽全力的劳作下,不过十来天光景,荒村里几座原本摇摇欲坠、只剩断壁残垣的土坯房,被修葺一新!
虽然依旧简陋,墙壁糊着泥巴,屋顶盖着厚厚的茅草,但至少能遮风挡雨,关上门就是一个小小的、安全的窝。
新来的流民们搬了进去。没有床铺,地上铺着厚厚一层干燥的茅草。没有被子,姜婵“变”出些破旧的厚麻布给他们御寒。
躺在干燥的茅草上,裹着厚实的麻布,听着门外呼啸的风,感受着肚里饱食带来的暖意…许多人蜷缩在草堆里,无声地流下泪来。
是庆幸,是感激,更是一种久违的、名为“家”的安全感。吃饱了,睡好了,不过半个月,这群新来的流民脸上迅速褪去了菜色,眼神里不再是麻木的绝望,而是充满了生气和对未来的希冀。
力气也回来了,干起活来更加卖力。
河畔营地这边,气氛却悄然发生着变化。孙老头、王麻子、还有几个最早跟着姜婵的老村民,看着荒村里渐渐安定下来的新住户,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与自己当初如出一辙的庆幸和满足…一个念头,再也压抑不住地冒了出来!
仙姑连这些素不相识的流民都收留了!
还给他们饭吃,给他们地方住!那…自己的家人呢?那些可能还在老家苦苦挣扎,或者同样在逃荒路上生死未卜的亲人们呢?
这个念头如同野草,一旦生根,便疯狂滋长!终于,这天傍晚,收工后。孙老头、王麻子,还有另外两个汉子,互相推搡着,磨磨蹭蹭地走到了正在查看温室棚里新种下的土豆块的姜婵面前。
“姑娘…”孙老头搓着手,老脸上满是紧张和期盼,声音干涩。
“有事?”姜婵头也没抬。
“那个…那个…”孙老头支支吾吾,王麻子在他身后捅了捅他。
“有话就说。”姜婵直起身。
孙老头一咬牙,猛地抬起头,眼中带着孤注一掷的恳求:“姑娘!俺们…俺们想求您个事!”
“说。”
“俺们…俺们想…能不能…让俺们回老家一趟?”孙老头的声音带着颤抖,“俺…俺想把家里的婆娘娃儿…接过来!”
“对!姑娘!”王麻子也忍不住开口,声音急切,“俺儿子还在老家…俺出来时他才这么高…俺…”
“俺闺女…不知道…俺想…”
几个汉子七嘴八舌,眼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浓烈的期盼!他们紧张地看着姜婵,心脏狂跳,生怕听到拒绝。
姜婵看着他们,沉默了几秒钟。这沉默让孙老头几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脸色都有些发白。
“可以。”姜婵的声音平静地响起。
“啊?”孙老头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说,可以。”姜婵重复道,语气没什么波澜,“想去接家人的,自己去。路上吃的,我给你们准备干粮和水。但记住”
她的目光扫过几人,带着一丝警告:“第一,路上危险,生死自负。第二,我只认你们带回来的直系亲属爹娘、婆娘、儿女。其他人,一律不收。第三,回来时,要是有人尾巴不干净,或者惹了麻烦回来…”
她没有说下去。
“明白!明白!谢谢姑娘!谢谢姑娘大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