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灰尘。
崔时钰将里面清理干净,去除杂物和灰烬,又仔仔细细将土炉内外用布巾擦了几遍,这才放心地做起蛋挞没错,她已经把做蛋挞的各种食材都备好了。
用来制作糕点点心的面粉需比平常吃的面粉更精细,崔时钰将面粉仔细筛了好几遍,指腹捻了捻,确定面粉细密无颗粒,这才开始揉制酥皮。
做蛋挞,黄油可酥油也可,这时候没有黄油,便只能用酥油了。崔时钰将酥油隔水化开后掺入细面,掌心贴着案板反复推揉,直至面团光滑如绸。
接着便是开酥的关键:将面团擀成薄片,叠起,擀开,再叠起,再擀开……如此重复数次,面皮层层交叠,蛋挞酥皮的雏形就成了。
看着叠得整整齐齐的面团,崔时钰忍不住想,若是阿锦现下没睡着,定要问她这面皮是如何做出这副模样的;而阿宁大约会和她说:“阿姊,这面皮像花瓣似的,真好看!”
想到妹妹们,崔时钰越发动力十足,转身从柜里取出数只小瓷碗。
烤蛋挞需要的现代的烘焙模具,在唐朝自然是没有的,好在家里还有些小个瓷碗,崔时钰便用它们作为蛋挞模具的代替品。
她在瓷碗内壁涂一层薄油,防止蛋挞粘附,将面皮铺上去,用手指捏出边缘褶皱,再分别往酥皮小盏内填入兑了牛乳和糖,搅拌得丝滑绵密的蛋液。
在唐朝,牛乳是稀罕物,这牛乳是从方九娘那儿买的,八十文一斤,着实不算便宜。毕竟是头次卖这东西,崔时钰只买了两斤试水。
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投资一百多文钱已完全不在话下,因而这钱花得很是坦然。
虽说她现在离“有钱人”还差得太远,但比起刚穿来那时候连吃个鸡蛋都要斤斤计较还是强多了。
蛋液只注入九分满,留出烘烤后膨胀的余地,崔时钰蹲下*身,将蛋挞一一码齐送入炉中,点燃火石引燃干树叶,再添几块木柴,看火焰由橘转青才满意点头,反手合上炉门。
柴火噼啪,热气蒸腾,不多时,甜香便从炉口溢出,混着蛋香与奶香茸茸地钻入鼻腔。
这味道和上辈子做过的蛋挞几乎别无二致,崔时钰一闻便放下了一半的心。
蛋香奶香的甜味越来越浓,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崔时钰将炉门打开,甜香瞬间如浪涌出。
数枚金灿灿的蛋挞排列成行,酥皮层层叠叠,蛋芯饱满圆润,表面浮着点点焦斑,映着光线,竟真似缩小了的太阳。
崔时钰只瞧上一眼便彻底放心了。
土炉到底和现代烤箱有所不同,她之前还担心会翻车,如今看来倒是多虑了。
多完美的小蛋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