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子炒得也好,柔软中带着一丝韧性,随着咀嚼释放出源源不断的鲜味,既有山林的清新,又因炒制带上了微微焦香。

两者通过猪油完美融合在一起,蕈子软嫩鲜香,米饭油润入味。

“阿姊,真好吃,真香啊。”

阿锦和阿宁边吃边夸,嘴巴里塞满了香菇饭,吃得腮帮子都像小松鼠一样鼓了起来。

两只小松鼠用完午食都有些晕碳,洗完碗便挨在一起去榻上睡午觉了。

崔时钰本来不想睡,但可能困意会传染,她盯着妹妹们憨态可掬的睡相看了一会儿,不由自主打了几个哈欠,也歪到榻上去了。

一个香甜的午觉醒来,崔时钰和妹妹们简单用完暮食后便进了庖厨。

她要为明日的出摊做准备了。

因是做朝食生意,早上这段时间是不折不扣的高峰时段,现场做饼肯定来不及,是以崔时钰卖出去的饼子都是提前做好的她早起将饼子做好,放进食盒保温,再带去摊上煎一煎复热。荷包蛋也是相同的处理方式。

本朝的保温食盒和后世的保温饭盒相仿,都是利用夹层保温原理,内部和外部之间有一个夹层,里面填充隔热材料阻隔热量散发,如棉花、草絮、芦苇等等。

此外还有注水保温、炭火保温等保温方式,即在夹层中注入热水与火炭,利用这些东西的热量来保持食物的温度。

但崔时钰觉得这样有些麻烦,注热水要经常更换热水,而放火炭就要小心烫伤,价格也贵,是以取用折中方法,将食盒的保温夹层中放入热灰,利用热灰的余温来保持饼子和荷包蛋的温度。

这种方法简单且成本低,适合她这种小商小贩使用。

保温食盒能在极大程度上保持饼子和荷包蛋的温度,带去早市后将提前制作好的饼皮放在饼铛上加热,使其恢复酥脆的口感,再根据客人需求刷酱加菜加蛋,现场组装。

崔时钰尝过了,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而且做出来的酱香饼味道也和刚出锅时一模一样。

她把用油酥和好的面团分成一个个剂子,摊成饼方便明日清晨煎制,放进地窖低温保存,又洗了生菜和鸡蛋,以及准备好用来包装的干荷叶。

做完一系列准备工作,崔时钰痛并快乐着地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肩膀,抬头瞧见夜空中密布的晚星,打着哈欠进屋洗漱睡觉了。

第18章 全城风靡 那队伍排得有那么老长!……

晨光熹微,长安城七十二坊的轮廓在淡青色的天幕下渐渐清晰。

长乐坊南,崔家小院的庖厨里正透出隐隐昏黄光线。

崔时钰将最后一张饼子从饼铛取下,热气裹挟着芝麻与酥油的香气扑了满面,让她不由自主深吸了一口气。

好香。

今日的饼子应该也能卖得不错。

她将饼子整齐地码进添了热灰的保温食盒,又盖上干净麻布。

“阿姊,我和阿宁都梳洗好了。”阿锦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色襦裙,拉着扎着两个小髻的阿宁,精神抖擞地站在门口。

和二姐相比,崔时宁显然没那么精神焕发,拉着姐姐的胳膊,小脑袋一点一点地打着瞌睡。

崔时钰瞧着有些不忍,她本没打算带着阿宁去摆摊,但小姑娘不乐意,说什么“阿姊和二姊都去了那我也要去,我不要一个人在家”,为此还差点哭了鼻子,委屈极了。

崔时钰拗不过妹妹,再加上也有点不放心把小小的阿宁一个人留在家,于是便把两个妹妹都带上了。

没想到竟有意外之喜。

阿锦自是不必说了,小姑娘懂事稳重,吆喝叫卖、接钱找钱,每样都完成得极好,阿宁就有些让崔时钰出乎意料了。

原本还坐在崔时钰给她带来的